新闻动态

黎笋长子谈中越战争: 战争当天领导们正参加婚礼, 很自信很平静
发布日期:2025-09-07 13:25    点击次数:57

1979年2月17日凌晨,中越边境的枪炮声打破了黎明。就在这一天,时任越南最高领导人黎笋的长子黎坚成(LêKiên Thành)正迎来人生最重要时刻——他的婚礼。

三十八年后,也即2017年,在接受越南官方媒体VTC News的采访时,黎坚成对记者回忆起了2月17日那天的场景。

从VTC News刊载的专访内容来看,在黎坚成的回忆里,前来参加他婚礼的一众越南高层十分自信和平静,似乎完全没有受到一百五十公里外中越战争爆发的影响。

那么,倘若黎坚成所言非虚,参与婚宴的一众越南高层心中到底是底气十足?还是竭力强装镇定?才能做到依旧谈笑风生。

一、撞上枪口的婚礼

1979年2月17日凌晨五点,我解放军22.5万大军在绵延五百公里长的中越边境上一字排开。

在广西方向,广州军区第41军部署于靖西至龙州边境,主力部队隐蔽在丘陵密林之中。战端一开,41军兵锋就将直指越南高平省北部的通农、河广地区,肩负着切断越军退路、围歼高平之敌的关键任务。

第42军则在凭祥至宁明一线集结,该部坦克部队已完成战前伪装,随时准备沿友谊关方向突破,直插越南谅山省腹地,彻底撕开越军的边境防线。

在云南方向,昆明军区第11军部署于金平至河口边境,战士们冒着边境的湿冷雾气,在预设阵地已经完成战术展开,目标直指越南黄连山省的孟康、发隆等边境要点。

第13军作为主攻部队,隐蔽在河口口岸附近的山林中,各类火炮已完成射击诸元标定,计划从老街方向突破,向越南纵深的柑塘地区发起突击,摧毁越军重要的工业基地。

各部队的通信兵正在进行最后的频道调试,阵地最前沿的战士们紧握着钢枪,在夜色中等待着总攻命令的下达。

1979年2月17日凌晨6时40分,随着许世友上将一声令下,集结在中越边境上的解放军部队,以排山倒海之势向越军发起了进攻。

6时50分,广西方向第41军362团率先从靖西方向向莫隆地区发起地面冲击,战士们在炮火掩护下突破越军第一道铁丝网和雷区,向核心阵地推进。

两小时后,广西第41军363团搭乘坦克从靖西念井方向出境,沿山间公路向通农县城穿插,沿途击溃越军零星袭扰,推进速度超出预期。

十点左右,广西第41军361团在庚雷深山遭遇越军伏击,团主力迅速展开战斗队形,以火力压制敌暗堡,工兵分队同步开辟通路,至12时突破越军两道阻击线,继续向宗梅方向穿插。

11时10分,云南方向第14军40师向老街外围要点发起总攻,40师118团攻占老街东北5个高地,对老街形成合围态势;41师同时向孟康外围阵地推进,逐步压缩越军防御空间。

随着我人民解放军在前线的节节胜利,身在首都河内的黎笋自然收到了战争爆发的消息。

只是,2月17日这一天,黎笋另有一项重要安排,那就是儿子黎坚成的婚礼。一边是生死攸关的军国大事,一边是儿子的婚姻大事,两难之下,黎笋仍然决定一切照旧,晚上正常举办婚礼。不仅黎笋本人亲自出席,一众越南高层也被要求到场宴饮庆贺。

二、谈笑风生

2月17日当天18点,河内突降大雨。饶是如此,也没有更改黎笋亲自前去参加儿子黎坚成婚宴的决心。

在越南首都河内黄耀街5号,黎坚成和阮氏华的结婚典礼于18时30分准时举行,哪怕这是一场撞上枪口的婚礼,哪怕当18:30婚礼开始时,前线已激战14小时,越军死伤不计其数,黄耀街5号依然是一副张灯结彩的喜庆模样,似乎丝毫没有受到前线战争的影响。

越共中央总书记黎笋、越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长征、越南国防部长、人民军总司令武元甲等一众越南军政高官在此齐聚一堂、觥筹交错、推杯换盏、把酒言欢……

与此同时,一百五十公里外的边境,战火正朝河内蔓延。

20时10分,云南第14军42师完成班老地区守敌歼灭任务,巩固班老、田蓬边境一线阵地,切断越军从该方向的反扑路线。

21时00分,广西第43军127师在支马、龙头地区完成防御部署,击退越军两次小规模反扑,牢牢控制这一关键节点。

加急的战报被一封接着一封送往婚宴现场。只是,黎笋和一众越南高官的反应却像是丝毫不在意突破边境线的解放军,仍旧谈笑自如。

根据VTC News 2017年刊登的专访内容,黎坚成时隔多年仍能清晰地回忆起那个特殊日子:“当婚礼进行中,前线战报陆续传来。”接着,黎坚成还描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领导人们得知战讯后面色如常,依然谈笑风生。那种刻在骨子里的镇定,是历经数十年战火淬炼出的底气。”

那么,黎笋等人果真是有十足的底气和把握应对解放军,才敢在这火烧眉毛的关键时刻,仍旧谈笑宴宴吗?恐怕并非如此。

越南学者阮文雄(Nguyễn Văn Hùng)在著作《1979:决策时刻》中分析指出:黎笋此举旨在稳定军民士气。

黎笋作为越共中央总书记,越南的头号领导人,从抗法、抗美战争中走出来的政客,怎么可能会犯下轻敌这样的大忌?作为一只政治动物,黎笋执意来参加儿子的婚宴显然没有那么简单。

一方面,黎坚成的这场婚礼并非临时发起的私人聚会,而是提前两周发放请柬、精心安排的仪式。在越南的政治语境中,最高领导人出席的公开活动往往承载着传递政治信号的功能,这场婚礼既是黎笋家族权威的展示,也是向外界传递“国家稳定、领导层团结”的象征。

对于高度依赖权威维系统治的黎笋集团而言,在战讯传来后临时决定取消婚礼,无异于向外界承认“越南局势已经失控”,这种政治代价是黎笋绝对不愿意承受的。

黎笋仍选择按照预定安排参加婚宴,目的在于向军民传递“一切仍在掌控之中”的错觉,避免因仪式中断引发“领导层已方寸大乱”的猜测。这种将政治表演本质上是用形式上的“正常”掩盖实质上的“危机”。

另一方面,越南当时刚结束长达30年的抗法、抗美战争,整个国家早已被战争拖得筋疲力尽,民众对战争的厌恶深入骨髓。长期的战争消耗使越南经济凋敝、民生困顿,军民对“再启战端”普遍存在抵触心理。

中越两国综合实力的悬殊,更让越南民间早已弥漫着难以掩饰的恐慌情绪——中国作为区域大国,拥有更雄厚的国力、更完备的军工体系和更庞大的军队规模,这种实力差距自然会使越南民众产生一种“能否抵御中国进攻”的恐慌。

在这种背景下,领导层的情绪表现成为影响民心士气的关键变量。正如越南前国防部长武元甲在回忆录中所言:“恐慌比炮弹更致命”。一旦领导层在战讯面前显露慌乱,恐慌情绪就会像瘟疫一样从顶层向基层蔓延,轻则导致军民抵抗意志瓦解,重则可能引发社会秩序崩溃。黎笋等核心领导人的“谈笑风生”,乃是试图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姿态,遏制恐慌的扩散。

三、难忘今宵

武元甲警卫队长范文勇回忆录《那些年》一书中曾写道:“婚宴进行至20:00时,总参急电送达,元帅(武元甲)与黎笋、长征离席至书房召开紧急会议,持续至23:40。”

由此可见,黎笋等越南军政高层在婚宴上也并非只是吃饭喝酒那么简单,而是表面佯装镇定,背地里仍然谋划着军国大事。

2月17日的这个夜晚,确实是一个难眠之夜。黎笋和一众越南高层彻夜谋划着战争事宜,前线的解放军各部也仍在穿插突击,黎坚成注定不可能和新婚妻子安心度过良宵。

很多年后,黎坚成回忆起那晚时所说的越南高层在婚宴上谈笑风生一事,确是事实,但与其说这是历经多年战火淬炼后的底气,倒不如说是一场带有作秀意味的政治阴谋。黎坚成只看到了自己的父亲黎笋所表露出的样子,却没有看透他父亲是政治动物的本质。

只是,历史最终证明,仅靠领导层的刻意表演无法维系真正的士气。黎笋集团的“谈笑风生”未能改变越南军民厌战、恐慌的本质,也无法弥补战前准备不足、战略部署失当的致命缺陷。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突破越军防线,越军一溃再溃的现实很快击碎了“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假象。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