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英国战列舰史(第14章)现代化舰队
发布日期:2025-06-24 00:39    点击次数:163

第十四章

现代化舰队

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突然使得花费更多资金重建现有战列舰变得值得,因为直到大约1940年(如果那时)才会有新战列舰。只剩下两艘15英寸炮舰船,应该重建哪一艘?这个问题在1931年6月会议后立即提出。两艘舰船的防护相似,尽管皇家主权级的防护略优(然而,伊丽莎白女王级有更厚的鱼雷舱壁和更有效的防雷凸起)。巴勒姆号有额外的甲板防护(DNC没有说明皇家主权级是否或为何可能或不可能进行类似的改进)。没有这种改进,皇家主权级的甲板防护略好。所有这些舰船都有一个主要的弱点,即其大型前部水下鱼雷舱。即使这些空间被细分,舰船仍然存在一个主要弱点,即大型未分割的机舱。伊丽莎白女王级的一个关键优势是其优越的稳定性。尽管两艘舰船在遭受重大损伤后应保持稳定,但伊丽莎白女王级通常处于更好的位置。它们在一侧受损后倾斜较少。DNC没有说明,但它们能够更好地接受额外的甲板装甲重量,这些重量相对较高地分布在船体上。防雷凸起使伊丽莎白女王级损失了四分之三节,皇家主权级损失了半节。两艘舰船在14节航速下的续航力相同(4,500海里),但在更高航速下,伊丽莎白女王级明显更好:18节时为3,650海里对2,950海里,20节时为3,000海里对2,150海里。皇家主权级在更高航速下的数据不可用,但伊丽莎白女王级在22节时为2,350海里,24节时为1,750海里。伊丽莎白女王级的舰桥被认为优于皇家主权级。也许伊丽莎白女王级最大的优势是“B”和“X”炮塔之间的距离更大,提供了更多空间来安装防空炮和其他改进。

这些相对较小的优势是决定性的;皇家主权级将首先报废。DNC后来解释了重建如何影响英国主力舰的有效寿命。当马来亚号于1916年2月完工时,其预期寿命为二十五年,因此她将在1941年到期。1931年,控制官写道,如果没有“非常大的结构和内部设备更新”,主力舰的预期寿命为二十六或二十七年。华盛顿条约将主力舰的寿命设定为自完工之日起二十年,这意味着马来亚号的寿命将到1936年。该舰在防雷凸起的基础上建造,预计将持续到1936年。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将战列舰建造假期延长至1936年12月31日,第一艘舰船不必报废,直到第一艘新舰船完工(乔治五世号预计于1940年7月完工)。该舰的大型改装于1934年12月完成。对主力舰替换计划的进一步审查(1935年8月)要求马来亚号继续服役至1944年。总工程师证明其机械可以持续到那时,这可以被视为其有效寿命的结束。届时她将二十八岁。

图片

1942-1943年改装后的伊丽莎白女王号在美国海岸外航行,由ZP-14(一艘飞艇)拍摄。

图片

厌战号是二战前四艘英国主力舰中第一艘进行全面现代化改造的舰船。图中展示的是她完工时的状态,“B”炮塔上有西班牙内战的中立条纹。两座四联装0.5英寸机枪安装在“B”和“X”炮塔顶部,补充了烟囱旁的四座八联装砰砰炮。她携带混合副炮只是因为新的BD 4.5英寸炮座没有及时准备好。她引入了塔式舰桥,这成为英国主力舰的标准配置。其上层是罗经平台,携带15英寸火控指挥仪(DCT)。下一层是上将舰桥。注意其前端的9英尺测距仪(用于6英寸副炮)。不太显眼的6英寸指挥仪位于上将舰桥的后端。这一层的炮座可能是为砰砰炮指挥仪准备的,尚未安装。下面是受保护的操舵站,其轻装甲上的缝隙表明了这一点。后部上层建筑携带了以前安装在指挥塔顶部的指挥仪/测距仪,这是重建舰船的标准配置。中部的开放空间是为弹射器及其飞机保留的,机库位于前部上层建筑块中。

图片

截至1931年,计划要求在1940年开始报废计划,随着1937年建造的第一艘替换战列舰的完工:1940年和1941年各报废两艘皇家主权级,然后在1942年报废最后一艘皇家主权级和一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接着在1943年报废两艘伊丽莎白女王级,1944年报废一艘伊丽莎白女王级和反击号,1945年报废一艘伊丽莎白女王级和声望号,随后在1946年报废胡德号,1947年报废罗德尼号,1948年报废纳尔逊号。另一种计划是每年报废一艘舰船,最后一艘伊丽莎白女王级在1949年报废,声望号和反击号在1950-1951年报废,胡德号在1952年报废,纳尔逊级在1953-1954年报废。

最初,已经进行的大型修理或重建计划仍在继续,但在1932年,英国开始重新武装。任何此类计划都受到设施的限制。它将在两个大型皇家船坞——朴茨茅斯和德文波特——进行。随着重新武装的开始,这些船坞还收到了其他舰船的订单——例如巡洋舰和护卫舰。1934年3月,第一海务大臣(查特菲尔德)感到有必要指出,战列舰重建必须优先:“我毫不怀疑你理解这一点,但我认为最好将其记录在案。”这两个船坞的使用实际上将主要现代化改造限制为同时进行两艘舰船。

第一步是根据对印度皇帝号的炮击试验和对马尔博罗号的轰炸试验结果,制定1934年至1940年间主力舰重新装甲的计划。这些试验戏剧性地展示了潜水炮弹的威胁,但认为现有舰船的水下防护已经足够。第二个教训是需要比印度皇帝号更好的甲板防护。中层甲板的副炮应受到保护,以便一次命中不会使其他炮失效。应采取措施泄放炮弹爆炸。马尔博罗号的轰炸试验提供了大致相同的教训。同一艘舰船的弹药库泄放试验证明了保护弹药库免受碎片或闪燃的重要性,应尽可能少地暴露无烟火药(从保护壳中取出),没有闪燃防护的舰船应配备加强泄放的无烟火药箱。除了防护潜水炮弹外,这些结论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大致相同。

图片

厌战号在战争期间的主要升级是雷达和额外的近距离防空武器。她在完成现代化改造和克里特岛受损之间几乎没有变化,克里特岛的损伤需要进行大规模改装。她配备了Type 281空中搜索雷达(接收室位于右舷2号舰桥平台后方,发射室位于后部上层建筑)和Type 271水面搜索雷达(位于前桅的“灯笼”中)。她还配备了通常的火控设备:DCT上的Type 284(独立的接收和发射天线)、Type 285(高角度指挥仪)和Type 282(砰砰炮指挥仪)。在美国普吉特海湾海军船厂改装后,她移除了“B”和“X”炮塔顶部的两座四联装0.5英寸机枪,每座被一门厄利孔炮取代。一门安装在“B”炮塔旁的舰艏两侧(在这张照片中,其炮座是空的,但清晰可见)。三门安装在后甲板上。另外两门安装在塔式舰桥两侧的遮蔽甲板层。后部上层建筑DCT前方的物体是砰砰炮指挥仪的炮座,而不是额外的厄利孔炮。信号平台向后延伸,上将舰桥加宽并在前端封闭了窗户,烟囱旁增加了水面瞭望舱。4英寸炮配备了碎片防护炮座(zarebas)。图中展示的是厌战号在普吉特海湾改装结束时的状态(1941年6月至12月)。

战列舰的提议基于当时对巴勒姆号的工作。1932年决定在其弹药库现有的1英寸装甲板上增加4英寸(160磅)装甲板。这应该可以在24,000码距离内抵御15英寸炮弹。胡德号和声望级已经接近这一标准;在当前情况下,无法证明将其提升到所需标准的额外费用是合理的。对15英寸炮战列舰的机舱改进提议是在现有的1英寸甲板装甲上增加2½英寸(100磅)装甲板,这种组合应该可以在约20,000码距离内抵御15英寸炮火和从6,000英尺投下的500磅半穿甲(SAP)炸弹。同样,胡德号和声望级的机舱防护良好。胡德号的机舱上方有四层甲板,其中两层是强甲板(即装甲)。声望号在1926年增加了机舱甲板装甲。DNC拒绝了锅炉舱的额外防护,因为费用高昂且重要性较低;它还会增加大量不必要的重量。

1933年9月29日的海军上将会议审查了其他15英寸炮战列舰的可能性。DNI报告说,美国已经花费了16,300,000英镑用于战列舰现代化,并计划根据《国家复兴法案》花费15,800,000英镑的大部分或全部(实际上这笔钱并未用于现代化)。日本已经或即将花费9,300,000英镑。英国在这项工作上花费了300万英镑。英国必须效仿,增加弹药库和机舱防护是一个好的开始。提出了两个现代化计划:A(每年四艘主力舰,直到1938年)和B(每年四艘,直到1936年,然后每年三艘,直到计划完成)。海军上将们更喜欢B计划,除了1934年根据舰船状态的重新审查,马来亚号取代了复仇号。复仇号从名单中删除,工作仅限于厌战号、皇家橡树号、马来亚号、伊丽莎白女王号和勇敢号,按此顺序进行。

图片

1942年9月,厌战号在美国改装后的状态。

在1933年至1940年间,长期通知下同时停用三艘主力舰进行重建可能会大大削弱海军实力,从而影响国家战略。似乎日本将一次现代化改造一两艘舰船(将其战斗力量限制在八艘舰船);法国将能够在短时间内准备好五到六艘舰船;而意大利将不得不现代化改造其所有四艘战列舰。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的十二艘舰船将与日本的八艘和法国的五到六艘舰船相比较。CNS写道:“意大利的战斗舰队不必认真考虑。”另一个问题是替换计划的影响。从1937年开始的缓慢计划(每年一艘,而不是交替进行两艘和一艘舰船计划)将使皇家海军拥有九艘超过26年安全上限的舰船。CNS认为这是不可接受的,并计划推动更快的替换。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英国在“1935年会议是否会举行”时的立场。CNS对此表示怀疑,因为它将取决于国联裁军会议的结果,以及日本是否会要求对英国和美国更大的比例(日本尚未放弃条约结构,她将在1934年放弃)。另一个考虑因素是是否可以接受新战列舰的四年建造时间。

舰船可能需要服役超过二十六年的可能性使海军部考虑重新安装发动机。随着甲板防护计划的实施,1934年3月6日,海军部讨论了这个问题。马来亚号是第一艘可以在不干扰计划的情况下重新安装发动机的舰船。似乎可以在1934年的预算中找到所需的130,000英镑。她之后可以是声望号、伊丽莎白女王号和勇敢号,但后两艘将推迟到1935年伦敦海军会议的结果公布后再进行。海军部有确切的信息表明日本和美国正在重新安装发动机。在战争中,未重新安装发动机的英国舰船可能会处于相当大的劣势。总工程师已经建议重新安装发动机和锅炉,以获得更好的水下细分,以及更高的效率和减少机械体积和重量。

厌战号已经需要大规模的机械更换,因此她被重新安装发动机,而不是马来亚号。马来亚号进行了大规模改装(类似于巴勒姆号)。重新安装厌战号的发动机涉及大量工作,因此值得重新审查其他改进的可能性。她成为另外三艘主要现代化改造的原型:伊丽莎白女王号、勇敢号和战列巡洋舰声望号。胡德号后来被添加到计划中(在伊丽莎白女王号之后),但到那时英国主力舰队的余量已经太少,无法让她长时间停用。巴勒姆号不在名单上,因为她刚刚完成大规模改装。1935年估计,复仇号、皇家主权号和决心号可以在没有大规模改装的情况下继续服役到1940-1941年。马来亚号预计将保持高效直到1944年。

反击号也可以服役到1943-1944年,但其涡轮机(布朗-柯蒂斯)的设计使得无法保证她不会更早需要大规模的机械修理。重新安装发动机被考虑过,但在她1934-1936年的大规模改装期间没有进行。勇敢号有类似的涡轮机,存在类似的问题。她可能在1942年前需要大规模的改装。DEE写道,马来亚号和反击号正在进行大规模改装,几乎所有电缆(除了环形主电缆和多芯控制电缆)都被更换。她们的电气系统应该可以持续到1944/1945年。

CNS提出了在1937-1939年每年建造两艘新战列舰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控制官建议放弃勇敢号的现代化改造(节省约200万英镑),并放弃计划在1940-1941年处置的三艘皇家主权号的任何大规模改装。更高的新舰建造速度(两艘、三艘、两艘)将使得放弃伊丽莎白女王号的现代化改造成为可能,再节省200万英镑。到此时,似乎可以肯定的是(正如发生的那样),数量限制将消失;英国不必将自己限制在十五艘主力舰,而日本(最可能的敌人)限制在九艘。第一海务大臣决定,除非他能获得两艘、三艘、两艘的建造速度,否则他将现代化改造勇敢号。

图片

1942年,厌战号在美国改装后,配备了十三门厄利孔炮,补充了她的四座八联装砰砰炮。

所有这些计划都必须得到国防需求委员会(DRC)的批准,但正如第一海务大臣所指出的,“在当前的情绪下”,它将批准任何合理且论证充分的计划。因此,准备一份关于整个新舰建造/重建计划的合理声明是至关重要的。它应显示除美国外所有国家到1942年的预期建造情况。第一海务大臣对现代化改造勇敢号持怀疑态度,甚至对伊丽莎白女王号也“持怀疑态度”,因为勇敢号在现代化改造后只能服役六年,而厌战号为九年,声望号为八年,伊丽莎白女王号为七年。附带的图表显示,如果进行现代化改造,伊丽莎白女王号和勇敢号的预计报废年龄分别为三十一岁和三十岁。声望号将服役二十九年。

新舰建造计划反映了新的两强标准:在新舰方面,英国不应落后于日本和德国的总和。1935年,英国签署了《英德海军协定》,理论上,这使他们能够了解德国的建造计划。日本的计划则是一个猜测问题。到1935年8月,德国人已告诉英国,他们计划在1942年前完成五艘主力舰(为了完成第五艘舰船,他们将不得不将吨位转移到主力舰类别中)。A到C舰是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它们不被视为主力舰。D和E是26,000吨的沙恩霍斯特级(实际约为32,000吨),装备11英寸炮。F舰(俾斯麦号,名义上为35,000吨)将装备14英寸或15英寸炮,并将在1940年完工。G舰(提尔皮茨号,同样名义上为35,000吨)将在法国建造第二艘35,000吨的黎塞留级时开工。H舰“在可能商定的最大数量限制内”将在1942年完工。H舰是第一艘56,000吨级舰船,装备16英寸炮,尽管没有如此宣传。

日本没有理由宣布其建造计划,因为他们已退出条约体系,但据推测不会少于山本五十六上将的个人计划:1937-1942年间建造四艘舰船,其中前两艘可能在1942年底前完工。这是准确的,尽管没有迹象表明它们将是巨大的大和号和武藏号。英国人也没有意识到日本将重新武装战列巡洋舰比叡号。他们确实预计到1937年底,日本现有的九艘战列舰都将完成现代化改造——但没有意识到现代化改造将包括大多数舰船的更高速度。

海军部强调,现代化改造的舰船不能替代新舰。现代化改造只是延长了舰船的服役寿命。到1942年,需要新舰来应对预期的七艘德国和日本新舰。即使假设条约规定的报废,到1942年,日本将有两艘新舰和七艘现代化改造的舰船。英国的七艘现代化改造和新舰(即战后舰船)将匹配日本的七艘现代化改造舰船。如果三艘“袖珍战列舰”被计为一艘舰船,英国的十五艘舰船将大致匹配德国和日本的总和,但德国和日本将在其总数中拥有七艘全新的舰船。这些计算似乎挽救了伊丽莎白女王号和勇敢号的现代化改造。

为了使情况更加复杂,英德海军条约赋予德国建造英国主力舰吨位35%的权利。如果英国不报废,而是建造两艘在1942年完工的舰船,这将不会给德国足够的吨位来建造超过他们宣布的五艘舰船。然而,如果英国建造到十八艘舰船,德国将有合理的理由建造第六艘舰船。

1934年6月12日,控制官任命了一个由DNE主持的“现有主力舰现代化改造”委员会。它于1934年6月30日提交了中期报告。该委员会被任命以协调厌战号的现代化改造提议,并推荐计划中其他舰船(伊丽莎白女王号、勇敢号和声望号)的现代化改造的参谋要求。委员会按重要性列出了基本要求:

增加主炮仰角以增加5,500码射程(如TSD 143/33和G.01220/34所要求)。

提供新的更长且更流线型的炮弹(6 crh),以增加穿透力并再增加2,200码射程,代价是增加存储空间(如TSD 143/33和G.0907/34所要求)。

用统一的4.7英寸双用途炮取代4英寸高角度和6英寸低角度副炮(很快被4.5英寸炮取代)。

每侧提供两个高角度/低角度(HA/LA)组合控制位置。

加强近距离高角度武器至四座八联装砰砰炮和四挺0.5英寸机枪。

为15英寸炮控制提供新的火控台(计算机),以使火控现代化(如TSD 57/34/G所要求)。注意,增加仰角和更好炮弹的要求比这一要求早约一年。

提供一座快速装填弹射器和四架飞机,以使战斗舰队尽可能少依赖航母。对于战列舰,它们将是两架TSR和两架FR(战斗侦察机);对于战列巡洋舰,四架TSR。

每侧在前部上层甲板上安装四具水上鱼雷发射管,无备用鱼雷,但有一枚备用鱼雷。这取代了水下鱼雷发射管,其移除已获批准。

改进甲板和水下防护,尽可能接近1933年6月新战列舰特性的提议。

重新安装发动机和锅炉,以提高可靠性、续航力和水密细分。

根据战后问题委员会的建议,改进前后泵送装置。

改进舰桥布置,以避免夜间战斗站位的罗经平台及其附近拥挤。

按照新战列舰的提议安装HF/DF线圈,以提高测向性能。

提供六座动力操作的稳定探照灯,以满足新战列舰的特性。

原则上建议移除指挥塔及其下方的装甲;这不是新战列舰的参谋要求,移除可节省约300吨。

此外,委员会建议在适用的情况下,所有已计划用于主力舰的项目,相当于部分现代化改造。

厌战号已经在船厂进行重新安装发动机。新的双用途副炮无法及时准备好。由于她的装甲带厚部在满载时将完全浸没,因此几乎没有余量增加重量。因此,只能增加很少的甲板装甲,使锅炉舱在2,000英尺投下的500磅半穿甲炸弹和11,000码以外的14英寸炮火下不受保护。防雷凸起不足以应对750磅鱼雷战斗部,除了“A”、“X”和“Y”炮塔旁。厌战号在应对“B”炸弹或非接触鱼雷方面无法与新主力舰相比。尽管总工程师在委员会中有代表,但这一结论显然没有考虑到重新安装发动机和锅炉所节省的重量。似乎也没有人意识到新锅炉和机械将释放多少体积。DNO被授权为厌战号开发新的火控台;是否能在舰船完工前完成将在1935年12月决定。

最初计划的厌战号改进,如DNE委员会所建议的,包括增加15英寸炮仰角,用六座双联装4英寸炮取代副炮和高角度炮,安装通常的两座八联装砰砰炮和两挺0.5英寸多管机枪,安装一座炮塔弹射器(如巴勒姆号)和一架飞机,安装八具水上鱼雷发射管,改进水下防护(通过细分鱼雷舱和机械空间),增加甲板防护(弹药库上方4英寸,机舱上方2½英寸,总计800吨),六台350吨(容量)救援泵,改进舰桥(15吨——不是最终安装的塔式舰桥),桅顶的HF/DF线圈(5吨)和动力探照灯控制。

厌战号现有和现代化机械重量的比较显示了重新安装发动机为其他改进提供了多少空间。现有发动机和轴系重1,665.2吨;新的仅重925.65吨。锅炉、烟囱、外壳和相关重量为1,417.9吨,但现代装备仅重900吨。尽管舰船需要更多的发电机功率,但她的新发电机仅重75吨,而旧的重107.65吨。这还不包括体积的显著减少。例如,新装备只需要一个烟道,而不是原舰的两个。1号锅炉舱将被腾出,可用于其他用途。估计总节省为1,290吨。其他计划的减少包括移除指挥塔(220吨),取消水下鱼雷发射管(130吨),以及用1½英寸装甲取代6英寸炮上方的较重防护(再节省325吨)。增加总计1,737吨,但重量节省总计1,956吨。

图片

1942年8月,厌战号在东印度舰队中,旁边有一艘油轮。后甲板上的三门厄利孔炮中有两门被移动。在东印度舰队期间,该舰安装了Type 273水面搜索雷达,取代了早期的Type 271,并安装了四门额外的厄利孔炮(位于“B”和“X”炮塔基座附近的上层甲板上,其中一门后炮在此可见)。其中两门炮是从舰船的后甲板上取下的,两门新炮位于“X”炮塔基座附近。

一旦理解了机械重量和空间的节省,就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跨甲板弹射器和四架而非一架飞机(增加255吨);锅炉舱和机舱上方2½英寸装甲(350吨);腾出的1号锅炉舱内的高角度弹药库上方4英寸装甲(190吨)和两门额外的砰砰炮(总计四门:增加110吨)。所有这些变化使增加总计2,642吨,净增加686吨。为了平衡这一点,DNC寻求进一步的节省。他建议完全取消6英寸炮,每侧增加一座双联装4英寸炮座(计划用于两门额外砰砰炮的位置),总计八座。在这种情况下,保护6英寸炮的1½英寸装甲和2英寸横向装甲将不再需要。将6英寸弹药库装满4英寸弹药将节省更多重量。这一提议总计节省495吨。舰船在水中会稍微深一些,但远不及全套变化时的深度。当腾出的1号锅炉舱部分用于储存发电机燃油时,满载排水量将再增加300吨。可接受的重量增加标准由13英寸装甲带在标准与满载之间的浸没情况设定。在这种情况下的水线应在中间高度,即30英尺7英寸。

取消6英寸副炮将改善舰船的防空能力。与此相对,她将失去对驱逐舰的拦截能力,驱逐舰可能在夜间或恶劣天气下发动攻击。控制官认为,其他舰队单位可以帮助应对驱逐舰,夜间行动可能被认为不太可能。取消6英寸炮将节省六名军官和超过100名士兵以及345吨重量;6英寸弹药库可以用于高角度弹药。新的双用途副炮(当时称为4.7英寸,但实际建造为4.5英寸)无法及时用于该项目。CNS拒绝了这一想法,因为他确实认为夜间行动很重要。相反,他决定每侧移除两门6英寸炮,保留四门。保留的炮将能够向后射击,这对于转向逃离攻击驱逐舰的舰船尤为重要。这将节省约58名士兵和90吨重量。还将取消一对4英寸炮,节省约30名士兵和50吨重量。6英寸炮上方的6英寸装甲也将被移除,腾出重量用于锅炉舱上方额外的2½英寸装甲和高角度炮的额外弹药。计划中的鱼雷发射管在1934年6月的会议后被放弃。

图片

厌战号与荷兰巡洋舰海姆斯凯克号一起在东印度舰队服役。这张照片可以追溯到该舰返回地中海服役时(1943年5月至6月)进行改装前,当时尚未安装大量额外的防空炮。在这次改装中,她的飞机和弹射器被移除,为每侧的三门厄利孔炮腾出了飞行甲板。两门厄利孔炮安装在“A”和“Y”炮塔顶部。两门分别安装在后部DCT旁的上层甲板和后甲板上。第三门安装在塔式舰桥的两侧,总计增加了十六门炮。在这张照片中,“A”和“X”炮塔上的厄利孔炮以及后甲板上三门厄利孔炮的炮座清晰可见。

图片

在“厌战”号于萨勒诺被德国制导炸弹严重损坏后,它被修复为一艘用于诺曼底登陆的炮击舰。当它于1944年3月9日从直布罗陀起航时,4号锅炉房(完全损毁)和两座炮塔都无法使用。炮塔并未直接受损,但由于锅炉房的损失导致液压动力丧失,炮塔因此无法运作。锅炉房从未被修复(船底的洞用沉箱堵住,舱壁修复),而“X”炮塔也再未恢复使用。为了提高储备浮力,所有6英寸炮被移除,炮口被封住。四门单装厄利孔炮被替换为双联装炮座。为了提高炮击精度,其284型主炮雷达被更新型的274型雷达取代。

两座拦阻射击指挥仪被安装在后部上层建筑上。650型导弹干扰器的天线被安装在前桅的星形支架上,位于273型水面搜索雷达前方。此外,它在桅顶安装了一根“头痛”通信拦截天线(垂直偶极天线),位于281型对空搜索雷达前天线下方。它没有其他炮击舰为导弹干扰器天线安装的高短桅杆。1944年6月,HMS“厌战”号在诺曼底炮击德国防御工事。6月11日,在从朴茨茅斯前往罗赛斯更换磨损炮管的途中,它在“Y”炮塔附近的左舷触发了水雷。左舷防雷舱大面积进水,船底损坏长度达150英尺。“Y”炮塔由于周围结构受损,仅能单炮射击。动力机械设备严重损坏,但在罗赛斯进行了临时修补,使其能够作为炮击舰继续使用,尽管只有三根轴运作,其中两根已偏离正常位置;它仍能以15.5节的速度航行。它于8月25日重新加入炮击部队,并于11月1日执行了最后一次炮击,支援对瓦尔赫伦岛的进攻。

控制官指出,没有计划在1号锅炉房上方安装装甲,该锅炉房在新机械设备安装后被废弃。它位于弹药库和前锅炉房之间,在俯射火力方面似乎是一个明显的弱点。覆盖它将耗费120吨重量。委员会批准了这一增重,作为增重和节省计划的一部分。几天后,批准安装固定横向弹射器,类似的弹射器将在“反击”号和“马来亚”号上安装,如果资金允许。DNO被指示研究在皇家君主级上安装类似弹射器的可行性。

1937年计算的最终重量显示,“厌战”号预计在重建后的深排水量为36,096吨,而接手时为35,557吨。主要节省的重量在机械设备上:重建后为2300吨,而之前为3691吨。额外装甲增加了549吨(重建后5980吨,之前5431吨),船体重量增加了880吨,部分用于防护装甲。武器重量增加了294吨,设备重量增加了133吨。如果包括防雷舱中的815吨水防护,最终深排水量为36,911吨,而之前为36,372吨,重建后的标准排水量为31,735吨,而之前为31,445吨;深排水量的较大变化是由于在废弃的1号锅炉房中储存了额外的燃油。

最初计划用类似的桅杆替换船的三脚前桅。然而,1935年1月批准完全替换舰桥和前桅结构。批准信中没有提及安装新火控计算机的决定,但在其他所有舰船上,AFCT都与重型DCT相关联,后者需要由坚固的舰桥结构支撑。这在纳尔逊级和装备AFCT的巡洋舰中都是如此。该舰被赋予了一个塔式舰桥结构,上方有一个轻型三脚桅杆,位于之前位置的后方。新舰桥结构成为其他重建主力舰和新乔治五世级的原型。

在开放式罗经平台下建造了一个封闭式舰桥,下方是带观察缝的防护指挥位置。这种布置也被应用于重建的伊丽莎白女王级和勇士级以及乔治五世级。新巡洋舰也配备了类似的设备。1938年8月,航海主任(D of N)提议废除封闭式舰桥,这一提议从未真正经过分析。对于D of N来说,开放式罗经平台仍然是在所有条件下指挥舰船的理想位置,主力舰则配备防护指挥塔作为替代。罗经平台尚未达到D of N所期望的充足性和宜居性标准,如果提供防护指挥位置,这些需求可能会被忽视。“经过多年指挥皇家海军舰船,D of N不会允许在他指挥的任何舰船上使用封闭式舰桥。”封闭式舰桥的视野不可避免地受限,存在盲点,夜间人员更容易昏昏欲睡,甚至舰桥内最微弱的光线,如方位复示器的微光,也会使窗户从内部变得不透明。特别是在与其他舰船同行时,“使用一个封闭的小隔间来控制舰船会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D of N认为不应接受这种风险。”此外,相关空间可以成为上将的舰桥,这一需求此前一直难以满足。

在一次讨论该问题的会议上,DNE指出在某些(未指明的)情况下,从封闭的航海位置指挥舰船是可取的。然而,空间非常有限,两个舰桥的组合似乎过于奢侈。会议同意,在主力舰中,位于上层舰桥下方两层的指挥位置完全满足了封闭航海位置的需求。当前的封闭式舰桥应成为上将舰桥的一部分。这一变更可以在伊丽莎白女王级、勇士级和新战列舰上实施,但不在“声望”号上实施。

图片

1939年,“反击”号在服役于本土舰队时(从其较深的涂装可以看出)。这张照片清晰地展示了上层甲板上的4英寸高射炮(被遮蔽)以及位于指挥塔甲板上方和后方的另一门高射炮(未被遮蔽)。在遮蔽甲板层后部的“套管”已被一门单独的开放式4英寸高射炮取代(几乎不可见),而后部4英寸指挥平台上的四联装0.5英寸机枪也清晰可见(位于主桅三脚架腿旁边)。前部的四联装0.5英寸机枪则隐藏在阴影中,位于后烟囱旁的探照灯旁边。

图片

图片

“厌战”号的现代化改造与战列巡洋舰“反击”号和战列舰“马来亚”号的大规模改装同时进行。图中展示的是“反击”号完工时的状态,其最显著的新特征是位于舰体中部的跨甲板弹射器,以及前部上层建筑中建造的大型机库。主桅星形支架上的方框是一个无线电测向室,用于桅顶的天线。前桅瞭望台几乎没有改动,但其顶部被改造为防空阵地。罗经平台上的两个9英尺测距仪被替换为12英尺测距仪,并被移至扩大的下层舰桥。原有的“咖啡盒”式探照灯平台被新的探照灯平台取代,操作员位置位于其下方。后部的鱼雷控制塔被移除,其功能转移至舰桥,而后部4英寸指挥平台上的防空测距仪也被移除。从后部视角可以看到四个鱼雷发射管门以及位于主桅两侧的双联装4英寸BD(“套管”)高射炮座。这实际上是后来现代化改造中使用的甲板间4.5英寸炮的原型。后部视角的照片拍摄时间略晚于前部视角的照片;注意“B”炮塔上的西班牙内战中立条纹和“Y”炮塔顶部的识别字母。此外,该舰保留了前部的开放式4英寸炮座(一个位于上层甲板的炮座上,另一个位于罗经平台甲板上)。

两张照片均未显示计划中但尚未安装的四座四联装0.5英寸机枪:两座位于主桅上的4英寸指挥平台,俯瞰后部高射指挥仪;另外两座位于前烟囱两侧,略高于该处的八联装砰砰炮。

图片

1937年9月,在加冕典礼阅舰式期间的“反击”号BD炮座。事实证明它并不成功。在1938年因一次未成行的皇家巡游腾出空间而被移除后,该炮座被两门单装4英寸炮取代,后者提供了更高的射速。

“厌战”号于1937年3月10日进行了首次全功率试航,当时其4英寸炮和防空炮尚未安装(排水量为32,330吨)。在出坞4个半月后的一次八小时全功率试航中,“厌战”号在32,570吨的排水量下以80,247轴马力达到了23.84节(1937年3月15日)。在改造前,其机械设备重量为3387吨,每轴马力每小时耗油1.22磅。改造后,机械设备重量降至2150吨,尽管功率从75,000轴马力增加到80,000轴马力,燃油消耗降至每轴马力每小时0.75磅。在略多的燃油(3735吨而非3425吨)下,其在试航条件下10节航速的续航力从8400海里增加到14,300海里。它本可以表现更好,但由于保留了原有的液压泵和一些辅助设备,蒸汽压力被限制在改造前的水平。

“声望”号是第二艘进行现代化改造的舰船,改造方案与“厌战”号大致相同,但配备了新型双联装4.5英寸BD双用途炮。1935年11月,DNE委员会的所有建议均获批准,但舰桥和无线电报设备的一些细节尚未确定。大规模改装计划于1936年4月开始。与预期武装的唯一主要区别是它配备了三座而非四座八联装砰砰炮。水上鱼雷发射管被保留。根据“厌战”号的经验,烟囱被加高。

改造后的预计深排水量为38,105吨,但1939年测量的实际深排水量为36,080吨,预计在该吨位下的航速为30.25节。1940年,“声望”号被评定为额外深排水状态,包括战斗中携带的水防护(至少154吨):37,120吨。改造后,“声望”号设计在34,800吨排水量下以120,000轴马力达到30.1节。在其全功率试航中,它在32,790吨排水量下以120,951轴马力在测量航段上平均达到29.926节。

图片

战争期间,“反击”号的改动较少。图中展示了它在1941年护航船队的情景,最明显的变化是在战争初期用第三座八联装砰砰炮替换了后部的三联装4英寸炮座。1941年年中,它安装了284型主炮火控雷达(天线可见于指挥塔上的指挥仪/测距仪顶部)和八门厄利孔炮。它没有配备对空预警雷达,并保留了现代化改造时安装的四座四联装0.5英寸机枪。两门厄利孔炮安装在“Y”炮塔顶部(图中可见),四门(位于炮座上)位于前甲板后部上层建筑两侧,另外两门位于指挥塔甲板上的指挥塔两侧。

图片

“马来亚”号实际上是战列舰中与“反击”号升级相当的版本。它最初被指定进行全面现代化改造,但由于“厌战”号急需更换发动机,最终选择了“厌战”号进行改造。与“厌战”号不同,“马来亚”号并未配备新的舰桥结构和主炮火控系统,而是对舰桥进行了有限的改造。原先位于海图室顶部的鱼雷控制站被改为防空阵地。罗经平台的前部被扩大并加装了半顶棚,周围设有挡风板(与“皇家橡树”号类似)。后部下层的上层舰桥被扩大,并安装了钢制屏风和挡风板。下方的上将舰桥更名为下层舰桥,但改动不大。下方的探照灯平台(图中可见的最低平台)向后延伸至烟囱前侧,形成前桅与烟囱之间的新信号桥。该平台配备了四台10英寸和四台24英寸信号发射器,以及四台信号旗杆和旗柜。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平台均未延伸至舰桥结构的前部,而现代化改造前则延伸至此。与“厌战”号不同,指挥塔及其顶部的指挥仪/测距仪保持不变(注意指挥仪/测距仪上的防弹片保护)。为了腾出舰桥空间,两座副炮指挥仪被移至桅杆中部的主炮指挥仪位置。单装4英寸炮被替换为双联装炮,由两座高射指挥仪(前桅瞭望台和后部上层建筑)控制。两座八联装砰砰炮安装在指挥塔平台的后部,大约与烟囱前部齐平。与“反击”号类似,现代化改造后该舰配备了四座四联装0.5英寸机枪——其中两座位于“X”炮塔顶部(其中一座隐约可见),另外两座位于指挥塔两侧。舰上的炮术军官拒绝了在“B”炮塔顶部安装两座四联装0.5英寸机枪的计划,因为它们会遮挡指挥塔顶部指挥仪/测距仪的视线。这张1937年11月的照片展示了“马来亚”号带有西班牙内战中立标记的状态。

图片

图中展示了1944年“声望”号在罗赛斯改装(1943年12月至1944年1月)后的状态,此次改装是为了使其能够服务于东方舰队。在之前的罗赛斯改装期间(1943年2月22日至6月9日),其弹射器被移除,飞行甲板部分被覆盖。后烟囱两侧的平台被加高,覆盖了原先的艇库位置,并在其上安装了轻型防空炮。主桅星形支架末端的小方块是91型/FV4干扰系统的天线,这是当时的标准配置。

图片

图中展示了1943年春季“伊丽莎白女王”号在美国和英国进行改装后的状态(当时加装了额外的厄利孔炮)。此次大规模改装是由于该舰在1941年12月于亚历山大港遭到意大利人操鱼雷的严重损坏。注意其烟囱周围的艇库占据了大量空间。1943年9月弹射器被移除后,原先的飞行甲板被用于存储,烟囱两侧的位置则被腾出用于安装近程武器。到战争结束时,皇家海军认识到只有砰砰炮或博福斯炮才能有效拦截神风特攻队。当“勇士”号从东方舰队返回后在英国进行改装时(德文波特,1945年2月7日至1946年4月18日),烟囱两侧新腾出的空间被用于安装两座额外的八联装砰砰炮。它还配备了五座四联装砰砰炮,包括“B”和“X”炮塔顶部各一座,以及十六门单装博福斯炮(其中六门为动力操作的“博芬”炮)。其厄利孔炮组减少为七座手动双联装炮座和两座单装炮座。

“马来亚”号原计划于1934年10月开始大规模修理(非全面现代化改造)。其计划受到“厌战”号改造方案的影响。最初,它计划与“巴勒姆”号保持一致:在弹药库上方加装装甲,并配备一座炮塔弹射器和两座砰砰炮。机舱装甲(2.5英寸,260吨)也获得批准。然而,到1934年9月,计划中增加了八具水上21英寸鱼雷发射管(与“厌战”号相同但未获批准)以及“厌战”号的飞机配置(横向弹射器和四架飞机)。此外,将现有的单装4英寸高射炮替换为双联装UD炮座的方案也获得批准。由于这些额外重量(575吨),该舰的吃水将比“厌战”号深12英寸,比现代化改造后的“巴勒姆”号深5.5英寸。每增加一英尺吃水将导致航速损失近一节。

第一海务大臣于1934年9月25日与DCNS、海军建设局局长和ACNS会面,决定如何处理。修订后的飞机配置被认为价值重大,不宜牺牲。水上鱼雷发射管被取消。重型指挥塔被移除,但保留了轻型结构以支撑装甲指挥仪,并在舵轮周围建造了一个轻防护的操舵位置。“马来亚”号最终配备了一个类似于“皇家橡树”号的扩大方形罗经平台,尽管其下方的翼部为圆形而非方形。由于跨甲板弹射器的位置,无法再安装计划中的两座额外八联装砰砰炮,但“巴勒姆”号上可以勉强安装(尽管被认为布局不佳)。额外的重量可以通过减少燃油储备来弥补,但会牺牲续航力。

最紧迫的项目无疑是防空能力的提升。最重要的新特征可能是罗经平台两侧新增的防空阵地。它为防空官(ADO)提供了一个瞄准器,可以指定目标给前后高射指挥仪,并为夜战装填照明弹的炮组提供目标指示。罗经平台上的目标方位发射器可以将方位和仰角传输给照明弹瞄准器(以及防空官)。防空官可以为砰砰炮、0.5英寸机枪以及6英寸炮指定目标,后者是英国防空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高射防御任务外,4英寸炮还被用于发射照明弹以支援夜战。

图片

“伊丽莎白女王”号建造时与重建时的横截面对比显示了重新安装锅炉带来的巨大变化。建造时,“伊丽莎白女王”号有四个锅炉房(直线排列),位于三个并排的机舱前方(两个侧舱和一个更宽的中央舱,用于内侧轴)。“皇家君主”级的布局类似,但只有三个锅炉房。重建后,“伊丽莎白女王”号仍然有四个直线排列的锅炉房,但它们比之前窄得多,外侧是辅助空间(从前到后:涡轮发电机、低压空气压缩机、涡轮发电机和柴油发电机)。其后是独立的涡轮和齿轮舱(位于涡轮后方)。涡轮和齿轮舱组被指定为“A”和“B”(分别对应左舷和右舷的外侧轴)以及“X”和“Y”(对应内侧轴)。“厌战”号有六个锅炉房,分为两排,每排三个,但其涡轮布局类似。注意“伊丽莎白女王”号主装甲带在顶部和底部的逐渐变薄。重建后,注意其装甲甲板上增加的装甲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化改造中应用的防雷鼓包。

当“厌战”号完工时,“伊丽莎白女王”号也开始了类似的现代化改造,随后是“勇士”号。双联装4.5英寸双用途炮座将为这些后续舰船准备。DNE委员会要求安装十座这样的炮座,但最初海军建设局局长被告知八座是不可减少的最低限度。同样,尽管希望配备四架飞机,但三架(如“反击”号)是可接受的最低限度。与“厌战”号一样,通过重新安装发动机和锅炉,部分解决了副炮火力不足的问题。这两艘舰船配备了所需的二十门4.5英寸炮和四架TSR飞机,以及跨甲板弹射器和机库,与“厌战”号相同。它们的舰桥结构略有不同,并配备了四座双用途指挥仪。

对另外两艘舰船的计算显示,“伊丽莎白女王”号现代化改造后的深排水量应为36,365吨,而之前为36,006.3吨。与“厌战”号一样,主要节省的重量来自重新安装发动机和锅炉:新的机械设备总重为2280吨,而之前为3765吨(相差1485吨)。这使得增加596.4吨武器和617吨装甲成为可能。

与“厌战”号一样,额外的甲板装甲(弹药库上方4英寸NC,机舱上方2.5英寸NC)都位于中间甲板上,位于鱼雷防护舱壁之间。这留下了空隙;例如,俯冲的炮弹可以通过甲板与船体外侧装甲带之间的空隙。炸弹击中甲板装甲外侧时,不会受到任何其他水平装甲的阻挡。炮弹只需穿过4英寸的炮塔装甲即可到达炮座底部。DNC拒绝了将装甲放在主甲板(中间甲板上方)的提议。这将使甲板防护远高于水线,并消除新防护外侧的弱点。另一方面,炮弹穿过装甲带逐渐变薄的底部后,在到达弹药库之前不会遇到任何甲板装甲。这种修改将耗费约250吨重量和4英寸的稳心高度。与“厌战”号相比,这些舰船在前部薄弱区域确实增加了额外的甲板装甲。

到1936年5月,情况已经明朗,一旦现代化改造全面展开,最多会有四艘主力舰同时进行长期改装或全面现代化改造。随着国际局势恶化,海军建设局局长审查了计划,以限制同时无法使用的舰船数量。此时,“纳尔逊”号原计划进行现代化改造。这项工作被推迟,紧急的前部薄弱甲板装甲安装将在舰船因假期(如圣诞节或复活节)可用时进行。由于“纳尔逊”号不再占据朴茨茅斯船厂的长时间档期,该船厂可以在1937财年初开始对一艘舰船进行工作。德文波特船厂可以在“马来亚”号于1936年底完工后开始对“伊丽莎白女王”号进行工作。选择让“勇士”号紧随“厌战”号之后。结果,“勇士”号比“伊丽莎白女王”号提前完工,后者在战争爆发后被降为低优先级。计划中对“复仇”号、“皇家君主”号和“决心”号的大规模改装(有限现代化改造)被缩减为受限改装(每艘六个月)。

无论海军部希望什么,也不管现在有多少资金可用,在1939年“勇士”号完工之前,无法对更多舰船进行现代化改造。战争的爆发结束了现代化改造进程。在四艘全面现代化改造的舰船中,两艘完全重建的“伊丽莎白女王”级在战时几乎没有改动,除了大量增加雷达和20毫米(非更重型)防空炮。1943年9月,“厌战”号被德国制导炸弹几乎击沉后,进行了最小限度的改装以炮击诺曼底海滩。其6英寸炮组被移除并封住,安装了拦阻射击指挥仪、更好的火控雷达(274型)和导弹干扰器(650型)。“声望”号在1944年12月至1945年1月的罗赛斯改装期间,在“B”炮塔顶部安装了一座四联装砰砰炮。到1944年,它严重超重,显然主要是由于携带了大量备件和额外物资,以便在远离基地的远东地区作战。大约在1945年4月,作为紧急措施,每侧的三座前部双联装4.5英寸炮被移除。

“胡德”号

在“胡德”号1929-31年长期(D.2)改装后,有人提议在弹药库上方增加4英寸甲板装甲,在发动机上方增加2.5英寸装甲。现有的甲板装甲将被移除,只留下30磅的甲板钢板。虽然未实施,但这一计算为将“胡德”号的甲板防护提升至现代化舰船水平提供了参考。

图片

1937年1月25日拍摄的“马来亚”号后部照片,展示了其最具革命性的新设计:横向弹射器和围绕其烟囱建造的机库。这一设计解决了在有限空间内提供足够长(因而足够强力)的弹射器的问题,同时避免了干扰主炮——既不会让弹射器受到炮口冲击波的影响(如在尾甲板上),也不会限制炮塔的仰角(如在炮塔顶部)。此外,机库最终使得战列舰和巡洋舰能够搭载更多飞机,这在皇家海军航母力量受到条约严重限制且操作实践限制其能力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巧合的是,“马来亚”号完工时,条约限制刚刚失效。图中还可以看到“X”炮塔顶部的四联装0.5英寸机枪,这是战前和战争初期皇家海军的重要武器。此外,烟囱两侧基座上的八联装砰砰炮也清晰可见。主桅顶部的菱形是MF/DF天线,通常垂直安装,而非近乎水平。

图片

1937年1月25日拍摄的“马来亚”号后部照片,展示了其最具革命性的新设计:横向弹射器和围绕其烟囱建造的机库。这一设计解决了在有限空间内提供足够长(因而足够强力)的弹射器的问题,同时避免了干扰主炮——既不会让弹射器受到炮口冲击波的影响(如在尾甲板上),也不会限制炮塔的仰角(如在炮塔顶部)。此外,机库最终使得战列舰和巡洋舰能够搭载更多飞机,这在皇家海军航母力量受到条约严重限制且操作实践限制其能力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巧合的是,“马来亚”号完工时,条约限制刚刚失效。图中还可以看到“X”炮塔顶部的四联装0.5英寸机枪,这是战前和战争初期皇家海军的重要武器。此外,烟囱两侧基座上的八联装砰砰炮也清晰可见。主桅顶部的菱形是MF/DF天线,通常垂直安装,而非近乎水平。

1941年拍摄的“马来亚”号照片显示,自战争爆发以来,它几乎没有进行任何改动。注意双联装4英寸炮周围增加的防弹片护墙。到拍摄这张照片时,罗经平台顶部的结构已经大幅扩大。在美国进行改装期间(1941年4月至7月),防空阵地被替换为安装在前桅高射指挥仪上的285型雷达办公室。舰桥结构后部的方框是用于282型砰砰炮雷达的双重办公室。位于卡利浮筒上方和左侧的方框是用于284型(主炮)雷达和FM.2 MF/DF无线电测向仪的办公室。281型发射器的对应办公室安装在左舷,接收办公室位于后部上层建筑,主桅底部。后部甲板室尚未安装的是281型(左舷)和285型(右舷)雷达办公室。显然,只有“X”炮塔顶部的四联装0.5英寸机枪保留了下来。从后部视角可以大致看出双机库的巨大尺寸和容量。1941年7月返回英国后,安装了与新雷达办公室对应的雷达;指挥仪/测距仪顶部的284型天线是一种罕见的双联型(“声望”号上也安装了这种天线)。剩余的0.5英寸机枪被移除,安装了十一门单装厄利孔炮。位置如下:两门位于“X”炮塔顶部(替换四联装0.5英寸机枪),两门替换指挥塔两侧的0.5英寸机枪,两门位于指挥塔平台后部,两门位于前部上层建筑块后方的艏楼甲板上,两门位于后部甲板室顶部,一门位于尾甲板后部。1941年9月改装期间又增加了四门:全部位于后部上层建筑两侧的艏楼甲板上。

1935年1月的海军建设局局长会议决定在1936年为“胡德”号安装炮塔弹射器,直到1940年开始的长期(D.2)改装期间安装跨甲板弹射器。弹射器和起重机被送往马耳他安装,同时两座后部高射4英寸炮座被移动。1935年批准的防空现代化计划要求将四门单装4英寸炮替换为双联装炮,并为重新定位的单装炮座提供适合双联装炮的支撑。该计划还授权安装第二套HACS和四座而非两座砰砰炮(但关于是在1937年还是1940年安装的决定被推迟到1936年底)。防空现代化计划原定于1936年在朴茨茅斯进行,但由于地中海危机和西班牙内战爆发,可用时间被限制在1936年6月至9月。

到1936年12月,移除两具水下鱼雷发射管的计划已获批准,将在舰船的下一次大修(1939年)中进行。1936年12月18日,海军建设局局长询问了短期内可以采取的措施以及全面重建的可能性。1937年3月3日的DNE会议研究了立即改进防空能力的方案,以使舰船能够保持正常警戒状态。所需的双联装4英寸炮座直到1938年年中才能到位,鱼雷舱的分隔将使舰船暂时无法使用。最初的提议是用双联装炮替换两门单装4英寸炮,将两座额外的高射指挥仪安装在上将信号桥上,并使用鱼雷舱作为相关的计算位置。由于无法在朴茨茅斯进行这项工作,图纸被送往马耳他以安装炮座支撑。还有人提议增加两座双联装4英寸炮以增强前部火力。连接新火控系统和炮座的布线需要大约四个月时间,舰船在此期间可用,但部分时间将没有任何有效的防空武器。短期内,为每侧的两座双联装4英寸炮准备了位置,并连接到现有的高射控制系统。在这种情况下,舰船只能攻击一个目标,火力不会受到太大影响。移除后部的两门单装4英寸炮后,将安装起重机和弹射器。战列巡洋舰副司令希望在鱼雷控制塔的位置增加一座砰砰炮(它略微偏向右舷,以便为计划的飞机起重机留出空间)。作为临时措施,每侧的遮蔽甲板5.5英寸炮被替换为两门单装4英寸炮,总共八门。第三座砰砰炮已安装,但起重机和弹射器未安装。然而,水下鱼雷发射管被移除,鱼雷舱进行了分隔。

在朴茨茅斯改装期间(1939年2月至8月),上层(前部)5.5英寸炮被替换,安装了四座双联装4英寸炮,八门单装4英寸炮被移除。安装了额外的高射指挥仪和计算位置以控制它们:两座位于舰桥(左舷和右舷),一座取代了中部上层建筑上的旧HACS。防空阵地安装了现代仪器。探照灯改为动力控制,并增加了四盏44英寸探照灯。安装了FH3高频测向仪,其办公室位于主桅星形支架顶部,天线位于主顶桅顶部。后部主甲板进行了分隔以提高水密性。然而,1939年1月推迟了安装弹射器和起重机的计划。

1940年3月至6月,舰船在德文波特再次进行改装。所有5.5英寸炮被移除,前部位置被封住。除了主桅周围的四座双联装4英寸炮外,后部中线增加了一座双联装炮座(后部砰砰炮位于其上方),烟囱之间的间隙两侧又增加了两座,总共七座。前桅顶部的测距仪被改装为简易DCT,为在现有传输站安装AFCT Mk VII做准备(但从未实施)。安装了五座UP(火箭)发射器,一座位于“B”炮塔顶部,另外四座位于遮蔽甲板上。舰船在艇甲板、砰砰炮、4英寸炮座、信号旗甲板和上将舰桥上安装了固定的防弹片保护。到此时,“胡德”号比设计时增加了3000吨重量,现在非常潮湿。它的稳心高度减少了约1.5英尺,现在船头下沉;有抱怨称,水兵的头盔在航行中被水淹没。

作为临时补救措施,DNC提议像“马来亚”号一样移除指挥塔装甲。同样,装甲炮控塔将保留。舵室可以像“马来亚”号一样进行保护。这将节省375吨高处的重量,增加约4英寸的稳心高度。计划的增重将耗费约0.19英尺(2.28英寸)。1940年4月1日,海军建设局局长告诉DNC,在当前改装期间无法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工作。此时计划的增重包括起重机和弹射器(58吨)、防弹片保护(90吨,高处)和外部消磁线圈(16吨),但起重机和弹射器从未安装。改装后,深排水量略有减少,从1939年的48,650吨降至48,360吨。在最后一次改装期间(1941年1月至3月)安装了雷达:一部对空搜索雷达(279型)和一部水面火控雷达(284型,位于前桅顶部)。作为雷达安装的一部分,HF/DF办公室从主桅上移除。

关于全面重建的会议于1937年7月举行(选项工作于3月开始)。会议指出,“胡德”号的稳定性比其他大型舰船更为脆弱,因此这是提出建议时“非常重要的”决定因素。在考虑了各种替代方案后,会议得出结论,舰船的上层甲板以上部分可以像其他重建的主力舰一样进行重建,配备十座双联装4.5英寸双用途炮、四座八联装砰砰炮、一些0.5英寸机枪以及机库和跨甲板弹射器。现有的发动机在1950年之前仍然足够,因此重新安装发动机本身没有意义。然而,重新安装锅炉将为其他用途腾出大量空间。重新安装管道是必要的,当舰船进行长期改装时,这将花费几乎与重新安装锅炉相同的时间。

最大的防护改进可以通过完全移除5英寸装甲带,将7英寸装甲板加厚至12英寸,并在上层甲板上安装装甲来实现。舰桥必须重建,这将花费很长时间。通过在弹药库上方安装4英寸甚至3英寸装甲来替代现有的由三层1英寸钢板组成的3英寸甲板,可以获得一些改进。机舱上方的5英寸侧装甲可以移除,并在主甲板上增加约1英寸的装甲以补充现有的2英寸装甲。

图片

1941年9月4日拍摄的“马来亚”号照片。注意其横向弹射器和“剑鱼”水上飞机;水上飞机前方可见的艇位于机库顶部。炮座显示最近安装了单装厄利孔炮(指挥塔前方的两座似乎为空置)。

列出了可能的改造项目:新机械设备(节省1500吨)、移除防雷鼓包中的管道(1830吨)、移除指挥塔(645吨)、用八座双联装5.25英寸炮替换现有副炮(净增1168吨)、飞机机库和弹射器(150吨)、移除5英寸装甲带(665吨)、将7英寸装甲带加厚至12英寸(630吨)以及通过在上层甲板水平增加相当于1500吨的防护来改进水平防护(在新的12英寸装甲带上方:相当于在整个核心区域的上层甲板增加2英寸装甲)。

重建的价值并不明显。DNE指出,舰船在1940年甚至1942年之前无法进行改装,届时前两艘“乔治五世”级舰船将完全投入使用。现代化改造至少需要十八个月(最雄心勃勃的方案需要三年)。由于该舰计划在1948年(无论如何在1950年之前)被替换,现代化改造后可能只能提供三到五年的有效服役。只有在“胡德”号不被替换的情况下,全面重建才值得。考虑到这些因素,应研究三种更温和的可能性。一种是限制对上层甲板的改动(包括移除指挥塔和安装双用途副炮)。另一种是增加重新安装锅炉并改进甲板防护,可能移除5英寸上部装甲带。第三种是包括扩展12英寸装甲带在内的全面现代化改造。

图片

1943年6月,“马来亚”号在斯卡帕湾的照片(由美国“南达科他”号拍摄)。它在1942年10月至12月期间进行了改装,弹射器被移除,腾出的空间安装了两座额外的双联装4英寸炮。后部上层建筑上又增加了两座八联装砰砰炮,外伸支架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安装了273型水面搜索雷达,其“灯笼”状天线位于主桅上;其他雷达天线配置未变。注意后部甲板室上的两座雷达办公室。前桅支架顶部的炮座用于砰砰炮指挥仪,此处不可见。后部上层建筑上的两门厄利孔炮(其位置现被砰砰炮占据)被移至“B”炮塔顶部。

另外两门单装厄利孔炮被安装在“B”炮塔后方的指挥塔平台上。并非所有这些炮都清晰可见。

1939年1月,海军建设局局长口头指示DNC考虑类似于“声望”号和“伊丽莎白女王”级的全面重建。这将花费约三年时间,耗资约450万英镑。如果“胡德”号在1941年进行改装,它将在现代化改造完成时达到24年舰龄,并可能再服役至少十年。与“乔治五世”级相比,它将快2.5节,主炮火力更强,但防护较轻。与早期舰船一样,全新的机械设备将是提供必要空间和重量的关键。它将像当前的主力舰一样进行分隔,发动机和锅炉房交替布置,如“乔治五世”级。腾出的空间和重量将使得用十六座双联装5.25英寸炮替换副炮成为可能(如果没有新机械设备,则为十二座5.25英寸炮或十六座4.5英寸炮)。该舰还将配备六座八联装砰砰炮(0.5英寸机枪将被移除)。水上鱼雷发射管将被移除。将安装现代跨甲板弹射器和大型机库,如“乔治五世”级。重型副炮的唯一问题是弹药供应,因为后部的细长线型限制了机械设备向后延伸的程度。配备十六座5.25英寸炮的方案将耗资约100万英镑。

与其他重建舰船一样,大型指挥塔将被移除,甲板防护将得到改进。舰桥将完全重建。在1939年3月7日的重建会议上,DNE引用了他自己的经验:当舰船高速航行时,波峰似乎接近艏楼的当前断裂处,因此将艏楼向后延伸至关重要。

现有的上层甲板和艏楼甲板之间的5英寸装甲带将被移除,下甲板上的2英寸防弹片防护将得到扩展。替代的装甲带方案为:(A)将12英寸主装甲带延伸至上层甲板,将上层甲板增加到相当于机舱上方2.5英寸和弹药库上方4英寸;(B)保留现有的12英寸和7英寸装甲带,将主甲板增加到弹药库上方5英寸和机舱上方4英寸。DNC倾向于(A),理由是它有助于保护炮座,炮座装甲在上层甲板以下较弱;它提供了更好的侧防护和装甲稳定性;它将防护甲板提高了一层;并且(B)保留了约850吨价值不大的7英寸装甲带。(A)方案需要约1500吨渗碳装甲(额外650吨)和1500吨NC装甲。(B)方案需要约2100吨NC装甲。(A)方案在“B”炮塔后方的区域对炸弹攻击较弱,该区域的上层甲板钢板应为2.75英寸而非2英寸厚(80吨)。Goodall向海军建设局局长提交的报告支持(A)方案。重新安装装甲预计需要两年;(A)方案将耗资约75万英镑。

在相同输出功率下,标准排水量下的航速约为31.5节(深排水量下为30.75节)。这项工作预计至少需要三年,耗资162.5万英镑。DNC评论说,如果在舰船寿命期间的任何时间更换机械设备,这次现代化改造是合适的时机。与其他重建舰船一样,防雷鼓包中的管道将被移除,燃油将储存在防雷鼓包的浮力空间中。防雷鼓包的上部必须重建,以恢复因所有增重而失去的部分稳定性。水下防护将保持不变,有效抵御500磅装药。

重建将使舰船的排水量减少约200吨;这被认为是为未来的增重提供余量是可取的。1921年测量的深排水量为48,000吨。

1939年3月,海军建设局局长决定为“胡德”号安装新机械设备,采用装甲方案(A),并在移除指挥塔上方的现有指挥仪后,在后部安装装甲指挥仪。DNC的记录员“印象中……海军建设局局长认为在当前或不久的将来,将这艘宝贵的舰船搁置的可能性极低,这是出于政策考虑。”然而,几天后,当第一海务大臣主持关于“胡德”号重建的会议时,他表示,如果这艘舰船需要再服役十五年(这似乎非常可能),那么不进行重建将“成为永远的遗憾”。他将推动“胡德”号的改造工作,可能在“伊丽莎白女王”号之后进行。

在那次会议上,E-in-C(Engineer-in-Chief,总工程师)告诉第一海务大臣,该舰的机械设备已经显示出问题的迹象;至少应该重新安装锅炉。如果战争爆发,该舰将需要进行大量高速航行。E-in-C怀疑它能否长期承受这种压力。DNC指出,在当前设备状态下,一次幸运的命中可能导致舰船失去四分之三的动力。然而,到3月底,E-in-C表示,在仔细检查机械设备状况后,他愿意冒险让其维持到1941年底。涡轮机应在1942年初之前进行检修。锅炉还有三年的使用寿命。不过,在此期间舰船可能会遇到涡轮机问题。基于此,DNE提议将“胡德”号的改造推迟到1942年初。这推迟了关于机舱和5.25英寸弹药库大小和位置的决定。由于缺乏委员会的指示,详细计划的工作于1939年5月中旬暂停。截至1939年3月,似乎“胡德”号可以在最后三艘“乔治五世”级舰船于1941年底完工后进行改造。它可以在朴茨茅斯进行重建,比如从1942年1月到1945年1月。

**“纳尔逊”号和“罗德尼”号**

到1935年,已经有人提议用现代双用途炮替换“纳尔逊”级舰船的混合副炮和高射炮。同年8月,副炮现代化改造被列入“纳尔逊”号舰长A.W. Willis编制的缺陷清单之首。他抱怨舰桥塔楼不舒适。在高速航行时,由于烟囱的下沉气流,后部几乎无法使用。在最近的全功率试航中,那里的0.5英寸机枪操作员不得不戴上防毒面具。他希望有一个开放式舰桥,以适应夜间战斗和空袭的现代条件。

Willis的信在1936年4月29日由DNE主持的会议上进行了讨论。会议超出了Willis的评论范围,考虑了防护问题。到此时,DNC已经确信侧装甲应安装在外部。他提出了一个相对简单的解决方案来解决最严重的问题——俯冲炮弹,将倾斜装甲带延伸到俯冲炮弹可能到达的位置以下,打开厚舱壁与现有装甲带之间的空间以进行通风。前部的甲板防护是另一个主要弱点。从正前方远距离射来的俯冲炮弹可以穿过上层甲板的未装甲部分,直接进入弹药库。解决方案是在弹药库前方增加新的甲板装甲。

在1936年7月6日的新建会议上,海军建设局局长表示,现在是时候计划“纳尔逊”号和“罗德尼”号的现代化改造了。主要改动包括:在前部下甲板增加装甲;移动舵机以减少其在水下攻击中的脆弱性;安装两套最新的HACS III*高射指挥仪;以及在“X”炮塔顶部安装弹射器(仅限“罗德尼”号)。新副炮有三种替代方案:(a)每侧四座双联装5.25英寸炮和两座额外的八联装砰砰炮;(b)五座4.5英寸双用途炮座和总共四座八联装砰砰炮(已准备了粗略图纸);(c)每侧五座双联装5.25英寸炮和总共四座八联装砰砰炮。方案(a)和(c)不需要机库(弹射器将安装在“X”炮塔上);方案(b)允许在遮蔽甲板上安装机库和弹射器。

重建工作取决于“伊丽莎白女王”号和“勇士”号的完工时间(这意味着不早于1940年)以及政治局势。截至1937年7月,“纳尔逊”号在朴茨茅斯进行初步大修,计划于1937年12月1日完工,随后是“罗德尼”号(1938年1月至1938年7月)。主要改动包括:前部下甲板增加装甲,舵机舱增加电力设备,以及用两套HACS Mk III*替换现有的单套HACS Mk I。这需要从DCT平台向上建造更大的结构,两个计算站(计算机站)位于装甲下方,而不是在指挥仪控制平台上。只有“罗德尼”号会在“X”炮塔上安装弹射器。“纳尔逊”号获得了前部额外的甲板装甲和改进的高射控制,但“罗德尼”号的改装计划被推迟。不过,它确实在1937年获得了“X”炮塔上的弹射器。

1937年11月,DTSD(Director of Tactical and Staff Duties,战术与参谋职责主任)开始讨论替代方案。尽管“纳尔逊”号的大修(重建)可能会推迟到1941年甚至更晚,但现在是时候制定细节和安排了。现有的混合副炮应替换为每侧最多五座双联装5.25英寸炮座,现有的6英寸DCT(指挥仪控制塔)应替换为通常的四座双用途指挥仪。后部DCT的振动问题应特别关注。可接受的最低砰砰炮配置是四座,而不是现有的两座;后甲板上的两座将提供后方火力,“这一级别的舰船在这方面明显不足”。到此时,已经有人提议在炮塔顶部安装砰砰炮。DTSD认为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尽管这可能是获得足够前方近程火力的唯一方法。DNAD(Director of Naval Air Division,海军航空部主任)认为六座砰砰炮是最低要求。他希望安装“乔治五世”级风格的跨甲板弹射器。1938年1月,海军建设局局长将这一问题推迟了六个月,计划在1938年7月15日再次讨论。

图片

1943年1月28日,航行中的马来亚号。

最简化的未来替代副炮方案将每座6英寸炮塔替换为双联装5.25英寸炮塔,并在“X”炮塔顶部安装了四门砰砰炮和一部弹射器(无机库)。不久后,提出了新的方案A。该方案每侧配备四座5.25英寸炮塔,两座位于“A”炮塔前方,两座位于后方,外加四门砰砰炮位于舰舯,两门位于舰尾。相应的方案B则将前方的两座5.25英寸炮塔移至舰桥两侧的位置。方案A的激进设计通过单一指挥仪控制舰首方向的火力,副炮开火时能为砰砰炮和舰桥人员提供更好的平衡和爆炸防护。全方位高角度火力显著提升,低角度覆盖更佳,平衡性也更好。然而,前方的5.25英寸弹药库位于核心防护区之外。这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它们位于延伸的装甲甲板下方。侧装甲可能会向前延伸以应对舰体俯仰和波浪冲击。“A”炮塔的射界限制(仰角9°以上,两侧各15°弧)被认为可以接受,因为这对应于15,000码的射程。如果这一限制不被接受,前方的两座5.25英寸炮塔可以略微内嵌到露天甲板中。新的机库将安装在烟囱两侧的遮蔽甲板上,类似于现代化改造后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舰,并配备一部100英尺的跨甲板弹射器。新舰桥将基于伊丽莎白女王级的设计。

与其他重建的舰船一样,更换现代机械设备将增加动力并减少尺寸和重量;在这种情况下,E-in-C预计能达到70,000轴马力,使舰船在36,000吨的标准排水量下达到25.5节航速。烟囱升高了10英尺。烟囱防护将进行修改,移除中甲板和主甲板之间的上升烟道装甲,节省130吨重量(甲板开口将由带钻孔的装甲覆盖)。

此时,由于加速重整军备,可用资金大幅增加,因此DNC可以提出他更倾向于的重新装甲方案,即完全移除内部装甲带并用外部装甲替换。DNC提议在弹药库上方安装560磅(14英寸)装甲,在机舱上方安装520磅(13英寸)装甲,两者均呈锥形。成本估算基于修改后的双用途炮组和(在方案A中)新增的前方弹药库上方甲板装甲,以及方案A中修改的侧装甲和中甲板与主甲板之间的60磅防弹片保护;还包括新的侧装甲。安装(特别是拆除现有装甲带)将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1938年5月,计划为推迟的罗德尼号改装(非重建)做准备,类似于前一年对纳尔逊号的工作,主要是新增前方甲板装甲和重新布线;将增加两座八联装砰砰炮。她可以在1938年6月或1939年底开始改装。工程将耗时约四个月。如果立即进行改装,舰船必须在6月7日前进入朴茨茅斯。CNS认为欧洲和远东局势过于不稳定,无法让罗德尼号停航;如果欧洲局势在本月(5月)明朗化,可以重新考虑此事。“但如果需要立即做出决定,罗德尼号必须等到1939年底。”5月28日,海军建设局局长正式决定不对该舰进行改装。到改装开始时,英国已处于战争状态,罗德尼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急需。她在1941年5月与乔治五世国王号一起面对并击沉俾斯麦号时,尚未进行任何改装。

海军建设局局长要求进行完整的重建设计,DNC于1938年9月1日正式下令:修改侧装甲,六座双联装5.25英寸炮塔,六门砰砰炮,移除鱼雷发射管,新动力系统提供最大动力,移除指挥塔并安装现代舰桥,飞机和弹射器,以及考虑中甲板与主甲板之间的防弹片保护。1939年3月考虑的工作包括:

- 新装甲带(65万英镑,2年)被认为非常重要。

- 新机械设备(70万英镑,2½至3年)将增加两节航速。在海军建设局局长的会议上,这一项被认为最不重要。

- 高角度武装改装(90万英镑,2年)价值不确定,可能会被取消。

- 飞机配置(18万英镑,在武装改装期间完成)价值存疑,除了炮塔上的弹射器,因为无法安装跨甲板弹射器。

- 新舰桥(10万英镑,1½年)被认为是可取的,尽管纳尔逊级实际上已成为后来塔式舰桥的原型。

- 移除鱼雷发射管(1万英镑,在维修期间完成)被认为是可取的。

- 所列费用之外,还需增加46万英镑用于修复缺陷和进行常规修改和增补,因此每艘舰船的总费用为300万英镑。

1939年3月,拟定的工作计划从1939年10月或1940年1月到1941年10月或1942年1月在朴茨茅斯对罗德尼号进行改装。这一时间表是根据声望号和可能还有勇士号的完工时间制定的,以减轻整个舰队的压力。一旦乔治五世国王号和威尔士亲王号完工(1940年底),另一艘舰船可以开始改装:纳尔逊号在德文波特,1940年12月到1942年12月。

即使不进行改装,这两艘舰船也急需大规模维修。罗德尼号的布线状况尤其糟糕。当纳尔逊号最近进行改装(为期六个月)以安装前方甲板装甲时,她获得了一些新布线,但仅足以将大规模重新布线的时间缩短约一个月。D of D希望纳尔逊号在罗德尼号之后立即进入船厂。DNE提议在1939年底对罗德尼号进行为期12个月的改装,随后是纳尔逊号。

战时防空武器进行了升级。1941年在波士顿改装后,罗德尼号在后部副炮指挥仪位置安装了八联装砰砰炮,并在“B”炮塔上安装了一门四联装砰砰炮,取代了1940年8月安装的两门20毫米厄利孔炮。到1943年8月,她的4.7英寸炮已加装防护罩。此时,她的弹射器被移除。

图片

1943年左右的马来亚号,根据英国皇家海军的官方计划为美国海军绘制的战时图纸。

在1940年1月至8月的改装期间(修复前一年的水雷损伤),纳尔逊号同样将其两座6英寸副炮指挥仪替换为八联装砰砰炮,并在后甲板上额外安装了一门。她还配备了四座UP发射器(两座在“B”炮塔,两座在“X”炮塔),并且她的4.7英寸炮加装了防护罩。UP发射器在1941年10月至1942年3月的改装中被移除,并在“B”炮塔上安装了一门八联装砰砰炮。她的水下鱼雷发射管也被移除。

1943年4月30日,DGD提出了武装现代化方案。与之前一样,整个副炮系统将被移除。短期内,舰船每侧应配备四到六座双联装4英寸炮(DTSD认为这是一笔不划算的交易)。最终,每侧应安装四座双联装5.25英寸炮。最终的近距离武装为九门八联装砰砰炮和五十至六十门厄利孔炮。在意大利被击败且其舰队瘫痪之前,这两艘舰船都无法被释放。罗德尼号需要重新布线,因为这一工作在1939年被推迟且从未完成。

DNC、DGD和DNO的代表于1943年7月2日会面。DGD的最终5.25英寸炮方案因重量问题在1938年被否决。改用双联装4.5英寸炮可以解决重量问题,但唯一可用的炮座需要用于远程动力控制(RPC)炮的储备。甲板空间可以容纳每侧五座双联装4英寸炮(配备四台Mk VI指挥仪)和大约十二门八联装砰砰炮,但甲板之间会有相当大的空间问题(5.25英寸和4.5英寸方案也存在这个问题)。作为临时措施,每侧可以安装两座双联装4英寸炮,配备两台Mk VI指挥仪,并用额外的砰砰炮和厄利孔炮替换4.7英寸炮和两座后部6英寸炮。舰船可能总共配备九或十门砰砰炮。对新型Mk VI指挥仪的需求将严重拖延项目进度。

无论何时进行改装,这两艘舰船都希望在1944年6月底前完成(尚不清楚为何这一日期如此关键)。截至1943年7月8日,纳尔逊号可以释放六个月。罗德尼号比1939年更需要重新布线,预计需要一年时间。鉴于这些短暂的改装时间,装甲带和机械设备都无法更换。DGD的个人偏好现在转向每侧两座双联装5.25英寸炮,配备高/低角度指挥仪。旧的4.7英寸炮可以保留原位,或每侧替换为两座双联装炮。结果将是一艘理想的四角配置舰船。DNC提出了一个临时方案,配备八座双联装4英寸炮,以及一个最终方案,配备八座双联装5.25英寸炮,两者都替换所有6英寸炮。两台指挥仪(Mk IV GB或Mk VI,每台配备Type 285雷达)将替换前方DCT平台上的现有6英寸指挥仪;另外两台将取代主桅杆后的两门砰砰炮(砰砰炮将重新安置)。移除4.7英寸炮将为总共九门(即新增三门)砰砰炮腾出空间,包括“B”炮塔上的一门。舰船将配备五十二门厄利孔炮(纳尔逊号新增二十三门:两座双联装,十九门单装;罗德尼号新增十七门:十九门单装)。这些变化将使排水量减少500吨。预计深水排水量(包括浮力舱中的水)为42,301吨,而1943年无此水时的排水量为39,957吨。

长期方案(八座双联装5.25英寸炮)将由配备新型Type 275雷达的Mk VI指挥仪以四角配置控制。将新增三门砰砰炮,总数仍为九门,4.7英寸炮将被移除。纳尔逊号将新增二十四门厄利孔炮(四座双联装,十二门单装),罗德尼号将新增十八门(两座双联装,十四门单装)。经过进一步审查,DNC因重量问题完全否决了这一方案,但提议用4.5英寸BD炮替换5.25英寸炮。

后来,DGD提出了第四个方案,其中双联装4英寸炮替换了艇甲板上的四门单装4.7英寸炮,砰砰炮替换了后甲板上的一对4.7英寸炮。后部的一对6英寸炮可能被砰砰炮取代。DGD和DNO于7月2日在巴斯检查了各方案的图纸。后来DGD表示,最佳武装方案是十座双联装4.5英寸炮,但如果4.5英寸BD炮无法及时到位,他可以接受双联装4英寸炮。他希望采用四角配置的高/低角度指挥仪,九门四联装博福斯炮或八联装砰砰炮,以及五十至六十门厄利孔炮。高/低角度武装应具备全盲射能力。罗德尼号还应安装长期推迟的前部额外甲板装甲。

图片

马来亚号在战后被展示为停泊状态,她在1943年9月改装为诺曼底炮击舰。她的6英寸副炮被移除,炮廓用2英寸装甲板封闭,以提高生存能力。这一改装与对厌战号的改造非常相似。所有副炮(6英寸)指挥仪被拆除。另外安装了二十门厄利孔炮,但它们的位置并不明显(1944年3月又增加了八门)。当时,舰上的Type 281雷达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升级为Type 281BQ),而她的Type 273雷达原计划被Type 277SQ替换(但请注意,在这张照片拍摄时,雷达罩仍然保留在原位)。此外,还安装了一部Type 650导弹干扰器。在这张照片拍摄时,舰上的大部分雷达已被移除。

图片

勇士号展示了为伊丽莎白女王级战舰计划的全面升级,包括4.5英寸双用途副炮。与厌战号类似,她在烟囱两侧安装了两座四联装砰砰炮,并在“B”和“X”炮塔顶部安装了四座四联装0.5英寸机枪。她的旧指挥仪/测距仪被移至后部,位于后部上层建筑顶部,而新的DCT(指挥仪控制塔)则安装在塔式舰桥顶部。她配备了四台而非两台高角度指挥仪,两台位于舰桥顶部,两台位于后部上层建筑顶部,当然她没有厌战号上的6英寸指挥仪。与厌战号相比,一个重要的改进是在罗经平台后部设置了一个防空指挥位置,紧邻高角度指挥仪基座。勇士号于1939年11月25日完工,并于12月进行了全功率试航。她在完工后不久安装了Type 279雷达,雷达天线的一部分在这里勉强可见。发射室位于三脚前桅腿之间的箱体中;接收室位于后部上层建筑上。

有足够的时间为纳尔逊号配备所需的近距离武装,但无法配备高/低角度炮组及其控制系统。舰上的雷达也无法充分现代化。如果4英寸炮可以接受,罗德尼号可以在一年内完成改装;如果必须使用4.5英寸炮,则需要十六个月。考虑到材料组装的速度限制,纳尔逊号最早只能在1943年11月开始改装,而罗德尼号则要等到1944年1月(如果从新造舰船中抽调材料,可以将时间提前约三个月,但这会使巡洋舰米诺陶尔号的建造推迟约四个月)。

唯一适合的英国船厂是德文波特。几乎不可避免地,英国会尝试在《租借法案》下的美国船厂对其中一艘舰船进行现代化改造,尽管在7月16日的会议上,副海军建设局局长警告说:“众所周知,美国人对他们所谓的'旧舰’进行长期维修持强烈反对态度。”英国决定自行改装罗德尼号,并将纳尔逊号送往美国。计划的改装包括修复舷侧凸出结构的缺陷,并安装DNC要求的改进框架和更厚的外底板。美国武器和指挥仪需要大量交流电源,因此计划改装中包括两台交流发电机。为了在装甲保护下容纳它们,DNC提议将它们安置在以前用于柴油的油箱中。1943年9月,副海军建设局局长要求驻华盛顿的英国海军代表团(BAD)说服美国当局接受这项工作。

致BAD的草案信件中,该项目被合理化为两艘舰船都需要在太平洋作战,而英国只能改装罗德尼号。为了克服美国对重建旧舰的抵触情绪,海军部的信件强调:“与我们之前要求美国人承担的一些维修任务(如皇家君主号)不同,这次是为一艘强大且相对现代化的战列舰进行改装。”纳尔逊号的武装自完工以来几乎没有变化,而她原定于1939年进行的必要现代化改造因战争而中断。最初的请求是为美国蒙大拿级计划的双联装5英寸/50(实际为5英寸/54)炮塔,但这些炮塔从未生产(英国人似乎对此一无所知)。鉴于其尺寸和重量,舰船每侧可以安装三座。海军部更倾向于使用更轻的双联装5英寸/38炮塔,这种炮塔装备了爱荷华级和许多其他美国舰船,包括改装后的战列舰。

BAD提出了一种替代方案:指挥仪采用菱形而非方形布置,所有砰砰炮都被美式四联装博福斯炮取代。改装后的纳尔逊号模型在国家物理实验室的风洞中进行了测试。这几乎肯定是计划的配置。最显著的特点是在加高的烟囱后部两侧各建造了一个甲板室,每侧安装两座双联装5英寸/38炮,甲板室前后各安装两门这样的炮(布置类似于现代化改造后的美国加利福尼亚级战列舰)。塔式舰桥被替换为更类似于勇士号或乔治五世号的结构,但罗经平台向前突出更多。其后端是一个升高的管状塔。在罗经平台和塔之间是前部主炮DCT,位于基座上,顶部是Mk 37指挥仪(用于5英寸炮控制)。第二个Mk 37位于三脚主桅后部的基座上,后部主炮DCT位于其后。另外两个Mk 37位于舰桥结构后端的管状塔两侧。在模型上,可以看到“B”炮塔顶部、舰桥两侧的遮蔽甲板、烟囱前侧(高于艇甲板)、上层建筑后部的上层甲板以及后部中心线的八联装砰砰炮,总共八门。砰砰炮的位置不明确,除了“X”炮塔顶部的那些。

图片

1941年,勇士号在亚历山大港展示了一种不寻常的迷彩方案,显然模仿了意大利战列舰的轮廓,包括其剪式船首。此时,她唯一的雷达是1939年12月安装的Type 279对空搜索(“空袭预警”)雷达,其发射室位于下层舰桥后端,前三角桅腿之间,接收室位于后部上层建筑上。背景左侧的舰船可能是巴勒姆号。

1944年2月,相关信息被转交给美国海军,同年4月,美国当局决定在费城海军造船厂对纳尔逊号进行改装,优先级仅次于新造舰船。纳尔逊号于1944年7月4日抵达美国。此时,费城海军造船厂的经理预计在1945年底完成改装。到1944年7月底,完工日期推迟到1946年年中。8月9日,美国海军作战部长金上将表示,该舰无法在1946年底前完工,并提出了在1945年9月完工的反提案。5月18日,一份详细的改装和增补清单被提交给海军部,7月19日又提交了一份补充清单。

金上将否决了这一项目。考虑到美国的其他承诺(新造舰船和维修)、预计的完工日期(该舰无法及时参战)、舰船的年龄以及美国海军政策此时不对本国舰船进行此类现代化改造的事实,这一改装的工作量是不可接受的。所有这些都发生在西太平洋神风特攻队造成严重损失之前,这给美国船厂增加了额外的负担。船体和机械的维修和改装费用被限制在300万美元以内。改装和增补仅限于重新武装防空炮组(替换方案需经海军作战部长办公室[OpNav]特别批准)、重新布置前部舰桥以改进火控,以及其他被认为至关重要或军事急需的项目。

海军部拒绝了金上将的提议,并设定了1944年12月31日的完工日期。BAD不得不在完全不同的基础上重新开始谈判。该舰在离开美国时必须尽可能接近可操作状态。一些重要项目,如更换主电缆,不得不被省略。纳尔逊号于1944年9月4日正式开始改装。主要增补包括美式四联装博福斯炮和新无线电设备。该舰安装了两台新的美国300千瓦柴油发电机。两座四联装博福斯炮安装在舰桥前方的平台上,两座安装在艇甲板两侧。她现在有六门八联装砰砰炮。在费城完工后,纳尔逊号在英国进行了进一步改装。她于1945年4月下旬准备就绪。这些维修足以让她保持活跃状态,并在战后一段时间内作为训练舰使用。

罗德尼号则没有那么幸运。到1943年,她出现了漏水问题,战争期间从未修复。她从未进行过大修,因为1944年至1945年间她一直在服役。原定于1945年2月在德文波特开始的大修不得不推迟。1945年期间,她的缺陷恶化到急需临时维修的地步。不幸的是,所有能够容纳主力舰的船坞都已满负荷运转,因此即使处于预备状态,该舰也必须配备人员以保持水泵运行。

1945年5月,D of D提议在完成勇士号的维修和伊丽莎白女王号的改装后,于1946年春季在德文波特对罗德尼号进行大修。此时,罗德尼号是本土舰队的旗舰。10月29日,本土舰队总司令接到指示,将罗德尼号停靠在罗赛斯并卸下物资,尽快决定她的未来。1946年4月,她被临时指定为舰船目标试验舰。然而,1946年7月31日,她被命令进行改装以继续服役(但她无法在12月之前开始这一改装)。这一计划随后被取消。罗德尼号再次被指定为舰船目标试验舰,但可能由于她的材料状况太差,纳尔逊号被替代。

**15英寸主炮主力舰的主炮现代化改造**

1940年,DGD提出了对未现代化改造的15英寸主炮主力舰的主炮现代化改造计划。完整的计划包括新的火炮计算机(AFCT Mk VII)、增加主炮仰角(至30°)以及改装以使用新的长型15英寸炮弹。胡德号、反击号、巴勒姆号和马来亚号都将安装新的AFCT。胡德号和反击号订购了AFCT Mk VII,其现有的指挥仪被改装为DCT以与之配合(至少暂时不会重建她们的舰桥)。此时,新造舰船订购了如此多的DCT,以至于新订单至少需要两年时间才能交付。从1943年1月开始,每两个月可以交付六台DCT。安装AFCT大约需要六个月,但新AFCT的交付需要大约十八个月。

图片

图片

勇士号在1943年3月4日至4月28日于德文波特进行改装后的状态展示,这次改装是在1942年4月15日至7月7日于德班完成的工作基础上进行的。她安装了雷达(Type 281对空搜索雷达[取代Type 279]、Type 273对海搜索雷达前部和标准火控设备),并配备了厄利孔炮(改装后她有十门,但其中一些可能之前已安装在舰上)。在德文波特改装期间,她的弹射器被移除。她的四联装0.5英寸机枪被双联装动力厄利孔炮取代;另外增加了两门双联装厄利孔炮(位于“B”炮塔后方的遮蔽甲板上)和十五门单装厄利孔炮。新的单装炮位包括:“A”和“Y”炮塔顶部各两门(尽管会受到上方火炮的冲击);后部DCT顶部一门;弹射器腾出的飞行甲板上两门;“X”炮塔前方遮蔽甲板两侧各三门,紧邻后部上层建筑;以及“B”炮塔前方遮蔽甲板两侧各两门。1944年4月的进一步升级增加了十门单装厄利孔炮:后甲板上两门无炮座;后部上层建筑内侧上层甲板上两门;后部上层建筑前端两侧的艏楼甲板上两门;后部上层建筑DCT旁两门;以及“B”炮塔炮座旁的艏楼甲板上两门。到1944年年中,该舰总共配备了三十五门单装和六门双联装厄利孔炮。她的Type 284主炮雷达位于DCT顶部,配备了新的“鱼骨”天线。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会受到上方火炮的冲击,甚至在后方指挥仪/测距仪顶部,“A”和“Y”炮塔顶部现在各安装了两门单装厄利孔炮。

1939年战争爆发时,只有四艘重建的舰船、纳尔逊级和胡德号能够以高仰角发射长型(5/10 crh)炮弹,并使用增程装药(额外射程为2700至3400码)。DGD提议对剩余的15英寸主炮主力舰进行改装,以发射新型炮弹。该项目于1941年获得批准。工作包括为增程装药设计新的装填口,并对弹药库和炮弹舱进行改造。使用增程装药时,舰船的环形舱壁将承受更大的应力。DNC指出,这些舰船的结构老旧,可能已经退化,反击号的情况最为严重。1941年7月31日在马来亚号上进行的射击试验显示,偏转比正常情况高出约60%,因此DNC建议不要发射双炮齐射,尤其是反击号的“B”炮塔。如果无法避免,可以发射有限次数的双炮齐射,但最好不要从反击号的“B”炮塔发射。

图片

1944年4月左右,勇士号离开亭可马里,装备了三十五门单装厄利孔炮和六门双联装动力厄利孔炮(包括每座上层炮塔上的两门)。请注意“Y”炮塔上的单装厄利孔炮和舰尾的密集炮位。

图片

1944年2月,勇士号在亭可马里,从美国海军萨拉托加号上拍摄。同年8月,她在改装期间因浮动干船坞AFD 28部分坍塌而严重受损。

1940年11月,海军建设局局长询问是否应订购新的AFCT(自动火控台)和DCT(指挥仪控制塔),以及是否应为即将改装的Resolution号安装两台尚未安装的AFCT Mk VII中的一台。决定是在Resolution号上安装AFCT,并将其现有的指挥仪改装为DCT以配合使用。她的火炮应改装为仰角30°(这项工作从未完成)。决定为其他舰船(胡德号、反击号、巴勒姆号和马来亚号)订购三台AFCT Mk VII和四台DCT。其中一艘可以安装剩余的AFCT Mk VII。DNO当时写道,此前从未考虑过重建胡德号或反击号舰桥的计划,至少从军械角度来看是这样,因此这个问题应提交给DNC。没有AFCT的舰船将不得不等到1943年3月才能获得。DTSD写道,如果其中任何一艘舰船在1943年3月之前进行大规模改装,她应该获得AFCT,但暂时不需要DCT。如果任何一艘皇家君主级舰船进行大修,应提出AFCT的问题。

**皇家君主级**

随着1936年《伦敦海军条约》取消了对它们的拆解要求,皇家君主级舰船值得进行改装。拉米利斯号(德文波特,1938年7月至1939年1月)将其单装4英寸炮替换为双联装炮(Mk XIX),移除前部水下鱼雷发射管(并将平台细分以增加弹药库存储空间),并改装了HACS计算机(火控台)。Resolution号(1938年2月至1938年7月)同样将其单装4英寸炮替换为双联装炮,移除前部水下鱼雷发射管并细分平台;她还接收了两门八联装砰砰炮(带指挥仪)和两台HACS Mk III计算机(火控台)。复仇号(德文波特,1938年12月起)与Resolution号一样重新武装,但她已经配备了一门砰砰炮。

DNC强烈主张对皇家君主号和拉米利斯号进行现代化改造;在改进甲板防护之前,不应在战争中使用它们(皇家橡树号已经具备这种防护)。Resolution号和复仇号显然不值得进行更大规模的改装。DD of D提议通过将必要的船厂时间缩短至六个月,仅限于增加弹药库防护,DNC同意这将克服它们可能被炸毁的反对意见(他认为时间估计太短)。新装甲包括“A”炮座前方下甲板上的140磅NC(3½英寸)装甲,“A”和“B”炮座周围及后方主甲板上的160磅NC(4英寸)装甲,以及“X”和“Y”炮座周围及后方主甲板上的160磅NC(4英寸)装甲。这些延伸部分后来被称为“伞”,部分目的是保护弹药库免受前方或后方的俯射火力,部分目的是保护它们免受轰炸。DNC指出,将15英寸火炮仰角增加到30°将延迟14英寸和16英寸火炮安装计划。DNE决定提议这些舰船仅在弹药库上方加装装甲,不改变其火炮安装,但像皇家橡树号一样重建舰桥。皇家君主号应尽快在1939年底开始改装。这些舰船将获得新的“堡垒”型舰桥,类似于皇家橡树号,并修改其上部的舷侧凸出部分以增加宽度并保持稳定性。指挥塔将被移除,以恢复舰首平衡并提高稳定性。

图片

1943年6月2日,伊丽莎白女王号在汉普顿锚地展示,此前她于1942年9月6日至1943年6月1日在纽约海军造船厂进行了改装。这次改装与她的姊妹舰勇士号在德文波特进行的改装相对应。在重建时,她配备了当时的雷达:Type 279用于对空搜索,Types 284和285用于主炮和副炮控制。1941年12月19日,她因意大利人操鱼雷严重受损后,在诺福克进行的改装是必要的;这是为舰船提供现代近距离武装的首次机会:四门双联装和十四门单装厄利孔炮。双联装动力炮座位于“B”和“X”炮塔顶部。三门单装炮位于下层舰桥上,另一门位于后部上层建筑侧面(紧邻雷达室),位于右舷高角度指挥仪前方,后甲板上可见一个空的炮座。请注意后部4.5英寸炮前方的弹射器延伸部分。稍后(可能在返回英国时),她在“X”炮座后部两侧各安装了一门厄利孔炮,另一门位于塔式舰桥两侧的遮蔽甲板上。她在英国再次进行了改装(1943年8月至9月),弹射器被移除,并安装了十六门双联装厄利孔炮。其中两门替换了下层舰桥最后方的两门单装炮(单装炮被移至新腾出的飞行甲板上);两门安装在塔式舰桥两侧的遮蔽甲板上(位于已有的两门单装炮后方);每侧艇甲板上各安装了三门,位于烟囱两侧;另外两门安装在重新安置的单装炮前方的飞行甲板上;两门位于后部上层建筑前角,两门位于“X”炮座两侧的上层甲板(靠近甲板边缘)。后甲板上安装了一个无线电测向室。

图片

**声望号**是二战前第四艘进行现代化改造的舰船。图中展示的是她刚完成改造时的状态。她采用了改进的塔式舰桥,带有圆形的罗经平台,基于最近为利物浦级巡洋舰安装的舰桥设计(罗经平台位于导航桥上方)。信号甲板向后延伸至前桅。与战列舰不同,她配备了三门而非四门八联装砰砰炮(第三门位于“X”炮塔上方)。她的四座四联装0.5英寸机枪在此图中不可见:两座安装在前部遮蔽甲板上(大致位于前烟囱两侧),两座安装在后部遮蔽甲板上。与战列舰一样,她配备了两对高角度指挥仪,但后部的一对在此图中不可见。与战列舰类似,从指挥塔上移除的旧指挥仪/测距仪结构被安置在舰尾作为副指挥仪:其测距仪的“耳朵”清晰可见。她的四具左舷鱼雷发射管的炮口可见(注意舷窗排列中的间断)。

1939年,所有皇家君主级舰船都被认为在甲板和水中防护方面存在不足。截至1939年10月,皇家君主号正在进行为期四个月的锅炉维修。弹药库装甲(如上所述)已经订购(此时估计总重量为900吨)。DNC要求制定计划,为其提供与伊丽莎白女王级相当的甲板装甲,并安装新的舷侧凸出部分。她的姊妹舰预计也将进行类似的升级。

战争爆发后,尽快完成舰船改装变得紧迫。1939年11月,决定皇家君主号在不重新装甲的情况下完成改装。鉴于对NC装甲的巨大需求,提议停止DNC部门、船厂和装甲公司与皇家君主号和拉米利斯号额外装甲相关的所有工作。

到1939年11月,“凯瑟琳”行动(见第18章)的计划要求进行更复杂的改装。这一项目并未立即实施,但在Resolution号在达喀尔被鱼雷击中后,1940年10月8日的海军建设局局长会议批准了重新装甲和安装新舷侧凸出部分。这意味着在上甲板增加4英寸装甲,而主甲板不增加装甲。为皇家君主号设计的舷侧凸出部分可以使用。DNO被询问是否希望同时增加火炮仰角。预计增加装甲(1990吨甲板装甲加上新开口装甲)和新舷侧凸出部分(930吨)后的深水排水量为36,420吨(相比之下,皇家君主号为33,235吨),在40,000轴马力下的预计航速为20.3节,与之前相差不大。

由于英国设施严重紧张,最终于1941年3月安排Resolution号在美国费城海军造船厂进行改装。她于1941年9月完成了为期五个月的改装。额外的甲板装甲未安装。

在俾斯麦号行动后的一次会议上,讨论幸存舰船的脆弱性时,DNC表示,只有进行为期两年的重建(这是不可能的)才能保护皇家君主级舰船在遇到俾斯麦号的姊妹舰提尔皮茨号时不被炸毁。到1942年初,2英寸NC装甲被视情况加装到舰船上。当时,拉米利斯号的改装已完成90%,Resolution号完成30%。预计这种装甲可以在20,500码内抵御德国15英寸炮弹的俯射,并在1500英尺以下高度投掷的1000公斤炸弹。任何进一步的防护都需要广泛的舷侧凸出部分以恢复浮力和稳定性。

皇家君主号于1942年11月抵达费城海军造船厂(计划于1943年6月1日完工),根据《租借法案》进行改装,列出了一长串缺陷。她进行了改装,但美国海军暂时拒绝为该级其他舰船进行改装,因为它们老旧且不值得投入精力。美国船厂也因本国海军的工作而负担沉重。此时,改装包括在较小范围内安装甲板装甲(弹药库上方2英寸)、广泛的锅炉维修和修补内底。为该级舰船计划的其他改进包括现代化以使用长型15英寸炮弹和增程装药;战斗机指挥安排;现代化雷达;主炮的盲射指挥仪;改进的海上加油安排;声呐;改进的水密分隔;额外的蒸馏设备;最新的损害控制通信;主机润滑现代化(在15°倾斜时仍能运行);改进的消防安排;以及改进的探照灯安排。皇家君主号于1943年9月14日离开费城。她每侧最前方的两门6英寸炮被移除,提供了额外的睡眠和用餐空间。皇家君主号早在1942年初就在“B”和“X”炮塔顶部安装了四联装砰砰炮。她于1944年被转移到苏联舰队。

图片

声望号在海上航行,可能是在1941年8月18日至10月31日改装之前,当时她安装了雷达和新的轻型武器。她在前桅上安装了Type 273(“灯笼”式)对海搜索雷达,Type 281对空搜索雷达(天线安装在两座桅杆上,发射室位于信号平台后端,接收室位于后部上层建筑),以及标准的火控雷达(Types 282、284和283用于三门防空指挥仪)。她的主桅上安装了支撑杆。她配备了六门厄利孔炮;到1942年秋季,她又增加了十门,四联装0.5英寸机枪被拆除。这张照片与1940年11月在直布罗陀拍摄的一张照片相似,当时声望号是H舰队的旗舰。

图片

1942年6月25日,声望号已安装雷达并增加了轻型武器。最初增加的厄利孔炮(1941年)包括“A”炮塔顶部的两门、前烟囱两侧艇甲板上的两门以及前部上层建筑两侧遮蔽甲板上的两门。1942年初,一门厄利孔炮安装在后方指挥仪/测距仪的后方。到1942年年中,“B”炮塔顶部又安装了一门厄利孔炮,位于测距仪上方。到1942年底,又增加了八门厄利孔炮:四门替换了0.5英寸机枪,两门安装在信号桥上,两门安装在前烟囱侧面。值得注意的是,该舰的Type 284主炮雷达采用了双天线,与马来亚号类似,与其他任何舰船都不同。

与此同时,拉米利斯号正在普利茅斯进行维修和改装,她于1942年5月在迪戈苏亚雷斯被鱼雷击中。她显然进行了部分甲板装甲升级。1941年底,她已经在“B”和“X”炮塔顶部安装了四联装砰砰炮。拉米利斯号是该级舰船中唯一被选为诺曼底炮击部队的舰船。因此,她安装了Type 650导弹干扰器。

不幸的是,英国本土船厂缺乏进行类似长期改装的能力。计划主任建议不对另外两艘舰船——复仇号和决心号——进行改装,而是保留它们用于岸轰任务,以免更现代化的舰船冒险。它们只需为此目的进行必要的改装。在此之前,它们可以作为训练舰使用。这两艘舰船都在东印度舰队,直到皇家君主号和拉米利斯号接替它们后才能返回本土。1942年,复仇号在“B”和“X”炮塔顶部安装了四联装砰砰炮。决心(Resolution)号在1942年底在“B”炮塔顶部增加了一门四联装砰砰炮(“X”炮塔上安装了弹射器,直到她被转为预备役才被移除)。第二门安装在艉甲板上。15英寸火炮从未达到预期的30°仰角。

决心号于1943年9月返回本土,并在罗赛斯完成短期改装(至1943年10月)后被转为预备役。她的弹射器和所有轻型防空炮很快被移除,成为一艘司炉训练舰。1944年5月,她的15英寸火炮被拆除,以便用于下个月诺曼底登陆的炮击舰船。她的姊妹舰复仇号同样于1943年9月返回本土,并作为司炉训练舰转为预备役,尽管她在1943年11月被临时启用以运送首相丘吉尔前往马耳他。她也在1944年5月拆除了15英寸火炮,作为厌战号、拉米利斯号和浅水重炮舰的备用零件。

图片

声望号在1943年2月22日至6月9日期间再次进行了改装,弹射器被移除(注意原飞行甲板侧面的突出部分)。她安装了十三门双联装和三门单装厄利孔炮,并对现有的七门单装厄利孔炮进行了重新布置。在双联装动力厄利孔炮中,两门可见于“B”炮塔顶部。另外两门位于飞行甲板两侧,两门位于艇甲板上原0.5英寸机枪的位置,两门位于艇甲板上起重机前方,四门位于后部上层建筑上,一门位于后方指挥仪/测距仪后方的原单装厄利孔炮位置。值得注意的是,她的前部鱼雷发射管炮口显然已被封闭。

图片

1944年4月13日,声望号在亭可马里,涂有东印度舰队的涂装。她在1943年12月至1945年2月21日期间为东印度舰队服务进行了改装。最明显的变化是在“B”炮塔顶部安装了一门四联装砰砰炮;原先安装在那里的厄利孔炮被重新布置(连同后方指挥仪/测距仪后方的炮座)。增加了七门双联装和五门单装厄利孔炮,其中两门双联装炮替换了信号桥上的44英寸探照灯(在此图中不可见)。

1943年5月,进一步计划的改装包括移除剩余的6英寸炮,以便增加更多双联装4英寸高角度炮;移除指挥塔装甲(作为重量补偿);以及可能安装一个作战信息中心。移除6英寸炮还为睡眠和用餐提供了空间。移除前部两门6英寸炮的方案获得批准,但决心号每侧仅移除了一门炮。随着舰船重量增加和吃水加深,非水密的6英寸炮组也被视为一种隐患,计划要求移除所有6英寸炮并用轻型装甲封闭炮位。然而,这些工作从未实施。

图片

1941年,反击号在沉没前不久的状态如图所示。此时,双联装甲板间4英寸炮已被替换为开放式单装炮座,使她仅剩六门4英寸高角度炮。战争初期,后部的三联装4英寸炮已被替换为第三门八联装砰砰炮。1941年年中,她再次进行了改装,在指挥塔顶部的指挥仪/测距仪上安装了Type 284主炮火控雷达,并配备了八门厄利孔炮。这些厄利孔炮可见于指挥塔两侧(两门)、艏楼甲板上后部砰砰炮两侧(两门)以及“Y”炮塔上(两门)。另外两门位于前部遮蔽甲板上,大约与罗经平台齐平。她保留了四座四联装0.5英寸机枪:两座位于前烟囱两侧,两座位于主桅上的指挥仪平台上。主桅星形架上的结构是一个测向室,服务于主桅顶部的天线。请注意右舷鱼雷发射管的四个炮口盖。

**反击号**

1940年,计划为反击号配备双联装4.5英寸炮的方案被放弃,但1941年,该舰被命令改装为七座双联装4英寸高角度炮(Mk XIX炮座),外加三门而非两门砰砰炮,以及四座而非两座四联装0.5英寸机枪。后来这一方案被修改为包括十五门单装厄利孔炮。似乎没有相关图纸留存下来。

战时改装似乎仅限于将最后一座三联装4英寸炮替换为第三门八联装砰砰炮,并在1941年10月增加了八门单装20毫米炮和一部Type 284火控雷达(但没有对空搜索雷达)。如果该舰用于1939年的皇家巡游,后部的三联装4英寸炮将暂时被替换为日光甲板。

**伊丽莎白女王级**

1939年,马来亚号和巴勒姆号尚未进行现代化改造。马来亚号的初步计划与“凯瑟琳”行动有关(见第18章)。这些计划建议,防护类似的巴勒姆号也可以从更广泛的甲板装甲中受益。考虑到她即将进行的维修,1940年1月提出了重新武装和装甲的建议,巴勒姆号取代了马来亚号。此时的重新装甲包括在机舱上方的艏楼甲板和必要的上甲板上安装80磅装甲,以及在锅炉房上方的艏楼甲板上安装60磅装甲。两座四联装0.5英寸机枪将替换“X”炮塔上的弹射器,艏楼甲板上将增加两座双联装4英寸炮,指挥塔平台上将增加两门八联装砰砰炮。这些是原本为马来亚号计划的改装,但巴勒姆号没有机库和跨甲板弹射器。

与“凯瑟琳”行动相关,1939年为伊丽莎白女王号考虑了更激进的改进。艏楼甲板和上甲板将全部覆盖4英寸装甲,总重2385吨。为了平衡这一点,需要在现有舷侧凸出部分外侧增加6至7英尺深的凸出部分;包括防擦条在内的舰宽将增加到113英尺。原有的凸出部分重1150吨。新增的部分可能增加约1000吨,因此深水排水量将从37,180吨增加到40,580吨。令人惊讶的是,舰船的速度不会损失太多;她可能仍能达到23节。备选方案包括保留所有四座炮塔、移除“B”和“X”炮塔,或仅移除“X”炮塔。移除的炮塔将被双联装4.5英寸炮取代,节省的重量用于安装3½英寸或4英寸甲板装甲(如果移除“B”和“X”炮塔,实际上会有净重减少)。如果仅移除“X”炮塔,则有足够的重量在艏楼甲板和上甲板上覆盖2英寸装甲。或者,可以移除“B”炮塔,将重量后移。

巴勒姆号在1939年12月被鱼雷击中后,在“B”炮塔上安装了一门UP发射器,并用HACS Mk III替换了现有的Mk I。1941年初,UP发射器被替换为一门四联装0.5英寸机枪,另一门安装在后部,位于“X”炮塔上方。她已经在烟囱底部安装了两门八联装砰砰炮。指挥塔平台上又安装了两门八联装砰砰炮。在她沉没时,“B”炮塔上安装了第二门四联装0.5英寸机枪,位于另一门炮座上方(1941年底安装)。她在这种状态下沉没。

马来亚号于1941年4月至7月在美国进行了改装,并安装了防弹片保护;她还为第二次英国改装(1941年7月)中的雷达安装做了准备。她的弹射器在罗赛斯改装期间(1942年10月至12月)被移除,并在弹射器位置两侧各安装了一门双联装4英寸炮。后部上层建筑上安装了两门八联装砰砰炮,与“凯瑟琳”行动中的计划类似。1943年9月,所有6英寸炮被拆除,炮位用2英寸NC装甲封闭。她于1943年7月转为保养和维护状态(需提前三个月通知),船员被调往勇士号。她在诺曼底登陆期间重新服役,但随后再次转为预备役,大部分武器被拆除,作为1945年的训练舰。

图片

图片

1945年3月,声望号返回英国水域。1945年1月底,鉴于严重的人力短缺,她被选为接替厌战号在本土水域担任炮击舰的任务,而法国黎塞留号接替她在东印度站的职责。与此同时,纳尔逊号在完成改装后将接替罗德尼号成为本土舰队的旗舰。1945年3月,声望号的改装和现代化改造被下令进行,以便她能在年底前作为英国太平洋舰队的预备舰船投入使用。1945年4月初,纳尔逊号被命令接替东印度舰队的伊丽莎白女王号,后者在等待改装期间转为预备役。纳尔逊号将在地中海进行训练,并于1945年6月初前往东印度舰队。声望号现在被选为接替罗德尼号(状况不佳)担任本土舰队旗舰。她于1945年4月15日抵达斯卡帕湾。随着欧洲战争的结束,她作为本土舰队旗舰的任命被取消。她的六门前部双联装4.5英寸炮被拆除以进行远程动力控制(RPC)改装,但这项工作在战争结束时被取消。

1945年8月,声望号在普利茅斯担任警卫舰。在她最后一次改装期间(德班,1944年12月21日至1945年2月21日),后部上层建筑上的两门44英寸探照灯被替换为单装厄利孔炮,Type 284主炮雷达的双杆天线被替换为单根“鱼骨”天线。声望号在德文波特进行物资卸载,可能是在1945年7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 上一篇:20余万人在岗值守 国家电网多举措保电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资讯